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三百三十一章 美丽的澳大利亚:百万工人力量大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从酒泉返回汉京后,张蜀生就召见了大本营总后勤部部长,兼科技委员会秘书长周端正与特斯拉。

“委员长,这个计划很庞大啊。”

周端正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的是一尺多高的文件,文件的抬头是红色绝密A级的字样。

这个保密等级虽然不是共和国体系内最高的,但却同样是骇人听闻,绝密A级意味着除非是共和国灭亡,那么这个绝密将永远是只限于计划管理者和张蜀生本人才知道真正详情的绝密计划。

绝密A级保密等级的计划,就周端正所知,共和国内还有好几个,比如战略导弹计划,火箭—卫星计划,核武器计划,喷气式飞机计划,都有幸列入A级保密等级计划,相应的科学基地,对应从S级到SS级不等。

绝密A级计划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保密等级非常高,比如面前桌上的文件,周端正自然不可能来张蜀生办公室慢慢看,早在上午,就有特情部第九局的保密人员‘陪同’他,大致看完了这个计划。

然而,哪怕是看完了这个计划的纲要,他依然觉得有些茫然,实在是太庞大,整个计划中,目前一尺多高的文件居然是纲要姓的一个个子计划。也就是说,一个庞大的计划,被人为地分解成了无数个部分。有医学部分,材料学部分,电子学部分,信息学部分,生命学部分,工程学部分……即便周端正看了这个纲要姓资料,他依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计划,要研究什么,仿佛这些子项目,合在一起看,还是子项目。

他明白,这说明本计划非常庞大,自己接触的不过是零碎的东西,真正的核心,应该只有眼前这位特斯拉先生才知道。毕竟,这一尺多高的纲要姓计划文件,就是特斯拉的秘密科研小组搞出来的。

“计划当然是非常庞大的,共和国历史上每一个绝密A级的计划,就没有一个是小计划。这个计划是特斯拉先生负责总揽全局,而这桌上文件里的项目部分,则要抽调相应的科技人才,组成研究机构,优先拨给资金、设备,帮助特斯拉先生完成这个伟大的计划。

具体的情况,特斯拉先生在随时会详细和你谈,你可以按照绝密A级保密计划的规格,安排相应的工作。”

张蜀生的态度非常简单,既然答应了特斯拉帮助他完成那个超前的计算机的革命——‘人脑’计划,就会全力支持。

相比于目前共和国的实力,多成立几个研究机构,来开展这个研究,问题不大的。核心方面的研究,则由特斯拉和他最亲信的几个学生、从西方邀来的科学助手以及张蜀生提供的战略科技人才组成,那个机构才是‘人脑计划’的真正研究机构。不止如此,张蜀生经过慎重考虑后,还授权‘人脑计划’项目在经过批准后,可以秘密使用一些罪大恶极,丧尽天良的战犯作为研究对象,那些原本就要被判死刑的曰本战犯,被秘密关押在监狱里十数年,就是为了在必要时刻为这些绝密项目提供实验对象。

想想前世的713部队,张蜀生认为自己还算善良,至少没有滥杀无辜,这些实验对象原本就该死,又是战争罪犯,不同于731部队,对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下毒手。

即便在这个时代,张蜀生虽然摧毁了713部队,但根据可靠情报,曰本人在远东地区同样在搞类似的实验,他们一边从德国人那里获得技术,一边用苏联平民做实验,整个民族,已经病态到了相当地步。

而整个‘人脑计划’,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计划,分步骤多点共同展开,张蜀生除了必要的高科技设备、材料外,还会提供一些正确的研究方向。这样一来,实际上整个庞大的科学工程,将为共和国带来另类的科技跃飞,也将在突破一个个科学难关的同时,为共和国留下宝贵的科技财富。

科技,张蜀生不缺,关键怎么把科技转化,分解科技,用当前科技去解析它,衍生成当前的实用科技。

“是,委员长,保证完成任务。”

周端正想了想,高兴地答道,虽然他不知道这个计划有什么用,但委员长说了要执行,那就给钱给物给人好了,共和国如今什么都不太缺,尤其是科研经费和科技人才,物质方面,协调到位总是能解决。

现在的中国,早也不是数十年前的西南时期,造一台普通机床也要担心精度的时候了。全面工业化和科技教育建国的方针,就是让中国在世界处于了领先的位置。一个个科学难题被攻破,一个个国内培养的新时代科学家走上前台,闪耀世界。

中国人并不傻,相反很聪明,何况一个国家六亿人,除非是根子上烂掉了,整个教育体系,科研体系,升迁体系全部都烂掉了,政策得当的话,总会出现多到让人目眩的科学奇迹。

“委员长,二十年后,我给你一个完整的惊喜。”

特斯拉也似模似样地照着周端正一样,离去前给张蜀生敬了个算得上标准的军礼。他敬的不是这个国家,也不是这个体制,更多是张蜀生个人。这就是科学巨匠的超然。

特斯拉与周端正离去后不久,大本营作战部部长又来到了张蜀生办公室,主要是汇报一下目前澳大利亚的情况。

“裕任,听说你最近又恢复了天天通宵加班,每天只睡两个小时不到,有没有这回事啊。”

张蜀生见粟裕任进来,先是板起脸,问起了这个严肃的问题。

粟裕任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歉然道,“委员长,不会是我家里那位,又在委员长夫人面前抱怨了吧。这人,就是管不住自己嘴。”

张蜀生笑着摇摇头,指着他说道,“你啊,别人是生怕自己加班上级不知道,你倒好,老婆无意中抱怨两句,让我的大管家听到了,还不许啊?工作是工作,但这样拼命,身体倒不见得出问题,小心家庭感情出问题。”

“行,今晚回去就早些睡。委员长你也知道,目前对苏作战又全面启动,虽然准备工作已经做了将近大半年,但还是需要我们作战部协调很多东西。这不,澳大利亚的部署也快结出果子,我还是抓紧时间向你汇报一下。”

粟裕任见张蜀生点头,便将手中的内部简报递过去,然后自己走到一旁的地图墙面前,把澳大利亚的地图拉下来,开始解说。

“委员长,由于我们和德国人、曰本人的三方协定,我们主要占据的西澳大利亚地区。目前几个月的时间过去,整个西澳大利亚已经刮起了一阵飓风……”

在粟裕任的讲解中,张蜀生不禁想起当初三国谈判时的情况。

对于澳大利亚,曰本人是很志在必得的。

在曰本行动前,澳大利亚人口密集地区附近的大草原上,先后发现众多资源,矿产之丰富,让曰本人垂涎不已。

毕竟,在张蜀生看来,作为一个苦逼的岛国,哪怕澳大利亚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只不过是真正冰山一角,也能刺激的他们嗷嗷叫。

在这个时期,由于澳大利亚实在是人口过于稀少,大多集中在东部一些城市,西澳大利亚就显的更荒凉,几座小城也不受人重视。因为人多的原因,东部的资源发现就要快许多。

在谈判中,中国死守一个尺度,那就是中曰在澳大利亚的占领,必须一分为二,而不是相互交叉。

或许是由于中国横亘在曰本人南下的必经之地上,又捏着曰本鬼子大海运的咽喉,迫于德国人施加的压力,曰本人很爽快地接受了中曰在澳势力划分,大笔一划拉,整个西澳大利亚就归了中国,而人烟密集得多,矿产更多,经济更好,面积更大的东澳大利亚,则归了小鬼子。哪怕是西澳同样有不俗的矿产资源,鬼子也自我安慰一番,在认为东澳大利亚好得多的心理作用下,爽快地答应了。

把荒芜留给中国人吧,让他们连最基础的人口都没有,更别提矿产和经济、统治。

原本小鬼子还卯足了劲,要和中国就澳大利亚的归属问题,好好地划分一下,否则,就搞出来一些动静,影响中国人接管。毕竟曰军早很多占领澳大利亚,对澳的掌控要强得多。要交出嘴里的肉,即便是政治交换,谁都不会特别愿意的。

但中国人的爽快,让小鬼子有些受宠若惊,私下不知道偷笑了多少,骂中国人是蠢货,骂中国政斧没有眼光,或许看中了西澳大利亚的荒芜,想开拓耕地或者牧场……在粟裕任的描述中,一个偌大的西澳大利亚局面,在张蜀生面前展现开来。

……中原大地,信阳城。

在县政斧设立的人才交流市场一角,正围满了一大堆人。

一名表情粗犷,但却穿着得体,一身上档次的西装,给这位透着些憨厚的黑脸中年汉子加了不少分,求职工人们一看,就将他划分到了‘暴发户’一类。

他手中拿着大把的宣传单,旁边两个小工打扮的青年,正拿着一个电喇叭扯着嗓子在那大声喊。

“招人!!广福工程公司招人……月薪250,包吃住,月结,不结不是人。”

两人喊的内容都一样,扯着嗓子卖力地吼,三人身后的黑板上更是写着一行大字:开拓澳大利亚,新占领土等你加入我们携手开发。

宣传单上则图文并茂一些,除了招工细则和澳大利亚情况的文字说明外,还有一副彩色印刷照片,图片上,一名手持钢枪的国防军战士站在山岗上,图片背景则是一座小城镇和一望无垠的大草原。

“师傅,这澳大利亚究竟在哪里啊?”

围观的求职工人们,几乎只是一会儿功夫就被这个月薪250,月结,包吃住的优惠条件给惊住了。

目前本地的用工市场,一般能开到月薪150就算不错了。毕竟,随着战争的深入,物价虽然有一定的波动,目前一顿单人工作餐的花费也不到一元钱。这个250元还包吃住,听起来是很诱人的,也意味着,只要干一年,就能落下3000元的工钱,干净存下。

目前的物价,一顿最简单的工作餐不到一元钱,一只钢表20元,一台缝纫机也不过50元,一辆自行车150元,一台黑白电视机210元,一台彩色电视机500多元。

也就是说,哪怕你现在一无所有,只要能拿到这份工作,你一年干下来,家里里里外外能够换一套新的家什。老婆孩子能够换几套新衣服,狠狠心,连房子都能翻新重盖。

所以,这个招工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工资高,就是管吃住外。这对于家庭还不是很宽裕的工人兄弟来讲,就是能够开足了火力存钱。

“在这里!”

那领头的黑脸中年男子听到提问,倒是咧嘴一笑,从背后抽出一张地图,在西澳大利亚和中国地图上比划了一下,“从这到这,路是挺远,不过现在的大船坐得舒服,一个多星期就到了,还没等你晕够船呢。我刚从澳大利亚回来,来去都是坐大船。”

这中年汉子虽然看起来粗犷,但整个人倒是有一股子闯荡江湖的气势。求职工人提问,他作为老板,也耐心地解释起来。

中年人叫柳广福,是一个小工程公司的老板。柳广福没什么文化,但有一股子蛮劲,早年在西南打工,赚到了一些钱也多了些眼界,后来就拉着几个老兄弟一起顺应潮流,开了一个小工程公司。

都说商人逐利,柳广福其实本身不懂什么大道理,也没有太多文化,连赚钱的办法也是从别人学来的。在西南时候,他从自己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老板身上,就学到了两个道理。

第一个道理,要赚钱,跟政斧的号召干。

第二个道理,要赚大钱,抢在别人前面跟着政斧的政策干。

认准了这两个道理,柳广福就一帆风顺。

西南时期,每占领一个地方,柳广福就要带着工程队过去找活干,说来也是巧,他的工程公司虽然不大,但每一次都能得到机会。不是受雇于基层政斧,就是受雇于军队,总是没缺过活计。

他们给镇政斧检修过老房子,在大街上清理过垃圾,下河治理过河道,参与推倒过危房,跟着军队干过后勤运输,运过枪炮子弹,扛过麻袋,推过大炮……凡是能赚钱的,柳广福只要遇到了,都干过,公司也越来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但始终还不算上的去台面。

后来,人民军进攻东南亚的时候,他也一屁股带着队伍跟上,跑在后面,也捡了不少活。

这些年下来,当年的小工程公司,如今也是正规的大公司了,手下有数百名全职工人。东南亚战事后,赚了一把钱的柳广福,又挥军北上,跟着部队到了苏联,和铺天盖地的工程队一起,在新占领的苏联大地上,赚了不少钱。

但渐渐地,柳广福发现,单纯的工程公司,赚钱愈发地艰难了。竞争太大不说,国内那些一窝蜂跟着国防军跑的公司简直是如过江之鲫。

就在这时候,中国占领西澳大利亚的消息传回国来,再次鼓舞了全国人民。

而柳广福,则嗅到了极大的商机。

根据惯例,柳广福带着几个手下,顺利地申请到了赴澳的船票。说是申请,其实不过是民家商人们自发组织的船队,只需要政斧许可批准,国防军就会提供保护。

在国内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家鼓励人民发家致富,尤其鼓励人民自发地挖掘新占领土地上的财富。

到了澳大利亚,柳广福和所有人一样,被眼前这个人烟稀少,而地域却辽阔到让人掉下巴的地方,被好好地震撼了一把。

柳广福等商人靠岸的时候,整个西澳大利亚已经基本落入了中国手中,曰本鬼子在国防军轻装甲部队面前,乖乖地交了权力,将整个西澳大利亚交了出来。

政斧工作人员随后向这些来自国内的商人介绍了西澳大利亚的情况,特别提到了两点:第一,政斧鼓励民间自行勘探,组建有资质的矿产公司,采取公私合营,私人管理,公家分钱和统筹矿产的姓质。第二,政斧马上要在西澳展开大规模勘探和开发,同时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参与进去,负责大开发工作的一些环节。

比如,一个国有大矿产公司,下面的一些什么工程部分,运输环节等,通过公开招标,完全允许承包给有实力的私人公司。是一种另类的公私合作。

柳广福看中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他清楚地发现,国家要打开发澳大利亚,但目前,这里连最起码的人这样开发条件都不具备。没人谈何开发?

如果能够拥有足够的工人,快速突入西澳,顺利招标到一家大型矿业公司的附属工程,那么,他就再也不用四处打秋风一样乱跑了。

回国后,他还专门花钱咨询了几个大学的经济老师,那些人都告诉他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关键是要去得早,实力够强,这样就能顺利拿到大工程。毕竟,之前中[***]队的多次大规模行动中,都没有澳大利亚这样全面的机会。庞大到吓人的矿产储备,极其优良的开发条件,国家统筹大规模开发等等,都是最好的契机。

于是,柳广福火速回国,一咬牙拿出全部积蓄,回到老家招工,加上原有的几百名‘非全职工人’一起,奔赴西澳大利亚,组成一个更大规模更正规的工程公司。他想好了,哪怕是拿不到大工程,在澳大利亚这个甚至连人都缺的地方,不愁赚不到钱。而且只要是真心实意地要赚钱,行的端坐得正,他相信政斧一定会帮忙解决问题。

“大老板,这个工钱靠谱不?”

又有工人问道。

“不靠谱?不靠谱我能站在这里招人,我要整了你们,说不定第二天我就吃枪子。真金白银,我们不缺钱,就缺人。这要是骗子,我能回自己老家来骗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柳广福,老家就是西牛庄的。”

柳广福说完,拿出自己身份证明,就给大家看,果然如此。

“这个工程要干多久?”大家其实并不怕拿不到工钱,现在的制度完善,政斧的法规非常严厉,几乎没有老板敢于违背。

“干多久,我没垮,你们都可以跟着干,就是这个工钱。谁去,安家费一人先给50。”柳广福拍胸口保证道。250元的工资在国内看起来是比较高的,但是,哪怕是在苏联境内搞工程时,远离家乡的工人,也能拿到180-220,这个时代,真正舍得真正的苦力赚钱的人,都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工资,实在是国家发展太快,全国都是工作机会,更别提新占领领土。

“我去!”

“我去!”

……不多时,柳广福就选了百多名身强力壮的工人,见没有更合适的了,就安排后续事宜。他亲自负责的只是招人的一路,另外还有几个得力手下跑到附近县去招人了,这次的目标就是带上个千人团队,包一条船,直奔澳大利亚。

半个月后,柳广福终于带着一船工人赶到了西澳大利亚,而这个时候,稳定了西澳局势的中国当地政斧:西澳大利亚行省政斧,已经在展开各项前期工作。

柳广福二话不说,带着手下千把人就投入到行省政斧的前期基础工作中去,以基本保本的工程价,踏踏实实地干完了超额的工作。

很快,公私合营的巨无霸矿企——西澳矿业集团,一个由蜀生公司进行管理,由公私共同持有的大型矿企,就在原来的珀斯,现在的西澳市成立了。

柳广福的工程公司,经过反复审核资质,和其他工程公司竞争后,顺利拿下了一个大工程,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但把工程公司的新局面开启了,还张罗起了一个运输公司,加入到铁路修建和铁矿运输中去。

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人在政斧的引导下,疯狂涌向澳大利亚,几乎以外出务工的农民为主。一万,十万……最终,这个开发澳大利亚的人数,超过了100万,还在迅速增长。

整个西澳大利亚的白人们,以一种惊掉眼镜的姿势,看着人山人海的中国人涌向西澳……于是,整个西澳大利亚,在曰本人的目瞪口呆中,中国人仅仅只是占领了几个月的时间,官方和民间一起动手,原本连人都缺乏到了极致的西澳,转瞬就轰轰烈烈地全面开发起来。

原本预计中的困境,光是调集足够的人口就要一两年时间,然而,仅仅是两个月不到,就被成千上万跨洋过海赚钱的中国人给克服了。

曰本人不禁惊叹:这些中国人不是在赚钱,他们是在以抢钱的态度,开发澳大利亚。

如果鬼子听到张蜀生的感慨不知道要作何感想。

在大本营的澳大利亚开发会议上,张蜀生说:“国家要开发,人民当然也要赚钱,愿意去的都可以,审批管理好就是,发家致富,藏富于民是大好事。这不仅仅是让私人资本获利,完成原始积累,更是让这百万农民工人获取国家对外扩张所带来的财富分享。”

当然,更没有人知道,张蜀生脑海中,展现的却是后世,如同他父亲一般的亿万农民,进城打工,尤其是沿海一带,放眼望去,全是养家糊口的新工人。

只是这一次,南下打工,变成了下南太平洋打工。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