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中苏坦克的碰撞 上

超级科技强国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中苏坦克的碰撞 上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第二百四十五章坦克的碰撞上吴志伟是库伦空军基地的一名特级飞行员,在曰常的训练考核中,一直排在整个基地数百名飞行员的前十名左右。

入伍五年,是建国后的第一批飞行员,同时也是基地第2战斗机飞行中队的中队长。中苏边境战争一开始,库伦的空军就奉命出击,北上一百多公里,抵达呼代里河前线,执行空中支援和空中侦察任务。

座舱外的天空已经逐渐开始晴朗起来,最后的一些飞雪也越来越细,有的刚刚落到飞机上就化成了水,这说明,雪就快过去了。

20架飞机,16架战斗机组成四个临时中队,八个战斗配置的长僚机双机编队,护卫着四架轰—3型轰炸机,向着呼代里河战场上空呼啸而至。

歼—3型战斗机和轰—3型轰炸机作为近几年空军的中坚机种,是按照西南时期的传统,战斗机与轰炸机同步进行,它们就是中国空军的主力。而在它们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改造,则会衍生出除了大型机和超大型机在外的所有飞机类型。

由于歼—1式战斗机是以德国人的bf109为原型,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研制的,所以,在进入第三代后,歼—1式战斗机已经基本摆脱了一代机的特征。半金属的机身,更为强劲的发动机,歼—3式战斗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620公里,比起德国人正在大规模生产的Bf109的航速,高了至少100公里。

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德国人在1936年定型这款战斗机时,得到的却是来自中国的帮助,从而让他们能够提前定型、生产出了更多的BF109A/B型机。

至于轰—3型战斗机,则几乎抛弃了原型一代轰炸机的设计思路,转而采取了类似美国人的B—25轰炸机的设计思路,只是因为中国在高新材料和飞机设计方面领先美国人,航程达到1700公里,最大速度466公里,载弹量达到了1.8吨,从而使得轰—3型轰炸机的定位是二战前期最优秀的中型王牌轰炸机。

这两种机型无疑是现金中国最主力的先进飞机,虽然不是最先进的型号,但却将会大批量生产。

“1号,2号,3号战斗机中队,负责俯冲攻击。轰炸机中队注意选择高价值目标轰炸,第4战斗机中队进入苏联领空,侦察100公里范围内的情况。”

此次空中任务的指挥官是库伦空军基地的一名中校航空团长,飞行经验异常丰富,有足够的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明白!”

在距离呼代里河的位置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第4战斗机中队脱离编队,从另外一个方向进入了苏联领空,而其余的三个战斗机中队和轰炸机中队则做好了战斗准备。

“1号,2号负责左翼阵地,3号,4号负责正面的苏军,行动!”

中校一声令下,负责行动部队第3战斗机中队的吴志伟,率先带领整个中队四架战斗机,呼啸着俯冲向对面的苏军。

在那一瞬间,吴志伟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自己驾驶的飞机,第一个冲进了苏联人的领空,他坚信,这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或许中苏之间,曾经有过多次的互相的空中越境侦察,但像这一次的实战进入,还是首次。

“哼!”

吴志伟轻哼一声,率先摁下了航空机枪的发射按钮,只见俯冲的战斗机机腹下顿时喷出两条火蛇,而与此同时,苏军的阵地上,原本凑成一团团,准备再次进攻的苏联红军,还没有搞清楚这雪天里的飞机究竟是属于哪国的时候,就被航空机枪的子弹,撕裂了一大片。

犹如犁地一般,吴志伟驾驶着战机,以一个轻松的通场动作,低空俯冲过苏军上空,先是对苏军扫射了一番,然后朝着苏军后面的卡车群呼啸而去。

“砰砰砰……”

噼里啪啦的声音,密集无比,航空机枪肆虐的子弹,将一辆辆卡车打成了沙漏,四处都是飞溅的玻璃,而不时有卡车被打中了油箱,很快就引起了剧烈的爆炸。

而在他的身后,还有三架歼—3战机在疯狂地虐着连高射炮都没有一门的苏联红军。

“呜!!”

中国战机尖啸着冲向苏军的阵地,虽然只有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冲向正面苏军,但这八架战斗机依然给苏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那种超高分贝的尖啸声,仿佛要震裂这些红军新兵们的耳膜一般。看着泛着金属光泽的飞机俯冲下来,每个人都下意识地奔跑起来,他们甚至不知道找哪里躲避。

空旷的呼代里河一侧,也实在找不到地方躲避,这也是新兵们飞快奔跑的原因,他们甚至吓得忘了趴在地上。

“别列夫同志,我们遭到了中国人的空袭!!!”

其实不用手下连长的报告,作为苏联红军营长的别列夫,就清楚,在这个鬼地方,除了一定是中国人的飞机,难道是德国人的?“立即向师部报告,要求恰克图机场立即对我们进行支援。”

只是理智的下了命令,但别列夫很清楚,雪还没有完全停的情况下,要指望近在咫尺的恰克图支援,希望很小。

他不是空军将领,但以他的军事常识来判断,中国人来袭的飞机,速度非常快,而且火力凶猛,卡车的停顿区那边,甚至遭到了他们战斗机的机炮火力覆盖,要知道,恰克图的战斗机,没有一架装备了机炮,而更新式的飞机,还远在几百里外的机场机库中,躲避寒冬。

看着中国飞机快速的来袭,尖啸着俯冲下来,别列夫虽然对手下这支新兵部队的表现很失望,但依然大声喊道:“趴下,趴下!!轻机枪防空射击……”

然而,他的吼声完全被中国的战机呼啸声覆盖,在没有任何敌机,没有遭到有效防空射击的情况下,这些战斗机依靠着巨大的航程,不断地反复轰炸着这一片两公里左右的正面阵地。

看着死伤惨重的一个营,别列夫知道自己的下场最好也是被判无期监禁,甚至是被即将到来的红军中级政委们执行战场枪毙纪律。但他已经顾不得了。

作为一名忠诚于苏联的军官,他对布尔什维克的信仰并不像看起来那么高,但他却深爱着整个苏联。他很清楚,虽然中国人只冒着飞雪起飞了十几架飞机,但这已经昭示着两个红军营的重大伤亡。

他只有祈祷,后续的援军能够突破中国人的阵地。

“愿布尔什维克精神,保佑他们。”

默默地祷告完,这个并不太忠诚的布尔什维克军官,冲出了藏身的一块大石,疯狂地将一个个胡乱奔跑的士兵拉倒在地,同时大声怒吼道,“对空射击,射击!!!”

然而,他刚刚喊完,便听到了呼啸而来的飞机螺旋桨声,刺耳的分贝告诉他,飞机已经近在咫尺了。

轰……仿佛是一阵突如其来的解脱,别列夫同志在一阵剧烈的爆炸中,被一枚在十米外爆炸的50公斤航空炸弹掀飞了起来,一个人,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身体,一部分是飞往另外一个方向的一条腿。

“好痛,中国人比那些反革命分子厉害多了……”

这是别列夫最后的意识。

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的四架战斗机,呈梯队分散进入了苏联领空。

蒋武铭是这个中队的中队长,一进入苏联领空,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虽然不是第一次中国空军侦察苏联人的边境附近,但蒋武铭却是第一次驾驶战斗机扮演侦察机的角色,对苏执行任务。

在与其他三架飞机保持空中无线电联络的同时,他驾驶着歼3战斗机,快速地向苏联腹地上空飞去。

看着下面白皑皑的山川平原,蒋武铭知道,这偌大的地方,以前都是中国的领土,而如今,它们上面却生活着苏联人,建起了一个个布尔什维克农庄。

下面的苏联农庄也很少,往往几公里才有一个,那些大雪天也在农田里做活,照顾庄稼的苏联农民,抬起头看到他的时候,还以为是苏联的飞机。

“2号,3号,4号,你们有没有发现。”

视野极其开阔的雪地,蒋武铭没有任何发现,这种雪天,如果有哪怕一个连的人在雪地上行军,或者七八辆卡车在同时前进,几公里外都能看到。

“报告,暂时没有发现。”

其他三架飞机纷纷报告,没有发现。

蒋武铭看了看飞机上的仪表,发现自己已经深入苏联领空三十多公里了,包括盘旋的空域,至少也查看了一百公里范围内的四分之一范围了,但依然没有发现,如果再往前,靠左一些,就是苏联人的恰克图了。

“也许那个方向会有发现。”

蒋武铭一拉飞机的艹纵杆,飞机开始转向,向着西北方向飞去。

飞行了大约七八分钟,蒋武铭已经深入苏联境内大约60多公里了。

“咦,那是什么?”

透过防护镜,蒋武铭看到在大约1公里水平距离远的地方,有一条长长的车龙,约莫至少是一个师的规模,绵延的车队,甚至能看到一些卡车拉着大炮。

几乎与此同时,行进的庞大苏军车队也发现了这架飞来的飞机,苏军的指挥官用望远镜一看,发现不是苏联的飞机型号,立即停下了拉着高射炮的卡车,准备防空射击。

然而,蒋武铭毕竟是驾驶着高速行驶的飞机,苏军没有提前布置防空阵地,光靠临时艹作,哪里来得及。

砰砰砰……在苏联人刚刚把高射炮放好,还没有扯下炮衣的时候,蒋武铭就飞快地俯冲下去,直接用机腹下的机炮,开始屠杀起密集的苏军来。

慌乱的苏军,虽然在分散开来,但面对着仅有的一架飞机,他们依然难以躲避。

密集的爆炸,沿着苏军的行军路线,一直在爆炸,直到机炮发射一空后,蒋武铭也没有任何停留,再次摁下航空机枪的发射按钮,接着朝苏军车队的红方肆虐而去。

如果是战时,苏军的戒备度更高的情况下,一架飞机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战果的,然而,苏军在国境内行军,警惕度太低,雪天行军,没有经历过国家间战斗的苏军,防空经验也很不足。

即便苏军指挥官发现那不是苏联飞机,而飞速地下达命令,但又怎么来得及。

就这样,一架飞机,直到扫射完了全部的弹药,造成了两百多名苏军的死伤,炸毁了十来辆卡车后,终于拉起了高度,全速撤离。

全副武装的苏军,在雪天行军,方向还是边境方向,那么他们有极大可能是去支援呼代里河方向的。

“报告队长,发现大规模的苏联红军,请求攻击。”

就在前后几分钟的时间内,其他的三架战斗机有2架也发现了另外两支苏军的行军车队。

在苏联人的计划中,一共三个师的前期作战部队,由于太靠近边境,在雪天行军目标又大,被中国飞机在没有受到任何苏联空军搔扰的情况下,全部找了出来。

当蒋武铭最后准备返程时,从空中看到的是漫无边际的一个苏联坦克师,足足上百辆苏联坦克,正在雪地里朝着中苏边境呼代里河方向前进。

……“报告,委员长,这是前线发回来的最新报告。”

在元首办公中心,张蜀生接过作战参谋递过来的最新报告,细致地看起来。

这场中苏边境战斗的发生,并不在他的意料之外,不确定的是苏联人的战斗决心和计划中的战斗规模。

如果换了是和平年代,中苏边境发生一些冲突,他绝不会如此紧张,后世著名如珍宝岛,也不过是局部小规模战斗。

然而,如今的中苏关系,远比后世紧张,双方的驻军规模,丝毫不下于后世关系最紧张的时候。

而且,刚刚与德国人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斯大林,野心膨胀,又开始惦记起蒙古,这让张蜀生不得不警惕,一旦斯大林对分裂蒙古志在必得,那中苏之间只有提前在亚洲开战了。

虽然如果全面开战,会影响中国的利益,但并不代表中国会惧怕苏联。现在是1939年底,人民军的新一批次动员计划,刚刚完成,在二战爆发后新武装起来的多达40万的人民军,经过半年的紧张加强训练,已经能够充当警备部队了。这些原本就是预备役部队的新兵,可比苏联拉农民组成的部队强得多。

而且,一股越来越尚武尚军的风气,也在中国大地上弥漫了数年,随着复兴党的深入人心,富国富民,强国强军的执政思想,也被很好地执行下去。

看完了这份报告,张蜀生稍微松了一口气,从报告上来看,苏联人调动了大约三个师,或者更多的部队参与这次边境战争,或许参战部队会更多。而让人有些意外的是,通过空中侦察发现,苏联人还调动了一个坦克师,看来这才是他们参战的王牌。

斯大林为了让先头部队快速地突进到库伦一线,为后续的计划做准备,下的本钱也够大的。

而巧合的是,中国的机械化师也即将进入呼代里所在的色楞格市,中苏坦克部队即将碰撞,谁胜谁负呢。

“中苏坦克部队的碰撞,即将上演,胜负虽然让人期待,但或许应该准备一些其他了。坦克战结束后,应该给苏联人一个更大的惊喜。”

张蜀生略微思量,权衡利弊,如今都不是和苏联人全面战争的时候,依靠强大的记忆力,他想起布置在蒙古境内的大约600多架各式战机,因为自己对苏联的强烈戒备心理,蒙古方向绝对是中国的军事重心之一,心里有了基本的考虑,拿起了桌上的电话,说道,“让总参蒋总参谋长,国防部蔡部长和空军范司令来我这里一下。”

不时,三名共和[***]方要员,就来到了张蜀生的办公室。

“委员长!”

三名将军敬礼后坐下,每个人手里都拿到了刚刚张蜀生看过的那份前线报告。

张蜀生端起桌上的茶杯,小喝了一口,随即说道,“从目前来看,这场冲突中,我们是占了优势的。目前来看,地面战斗已经暂时没有悬念,主要是即将发生的坦克战斗,将检验中苏坦克,谁更胜一筹。”

“从部队规模来看,我们的机械化步兵师坦克数量51辆,苏联人约为一个坦克师,100辆左右的坦克,数量上我们吃亏一些,但是,我们的坦克都是猛虎2型坦克,而苏联人的西伯利亚军区,装备的坦克普遍比较落后,雪天里行军估计就趴窝了不少,我们还是有很大胜算的。”蔡锷对那个第11机械化步兵师的情况很了解,除了是半坦克师外,这个师其实还是一个反坦克师,“而且,这个师的反坦克能力很强,装备了大量的反坦克炮和火箭筒,对付苏联人如果还会失败,那师长饶国华就应该被处分!”

张蜀生点点头,随即说道,“目前中苏之间爆发全面战争还不是时候,无论中苏都没有做好准备,斯大林更多的是想打一场事关蒙古的边境入侵战争,这是他们在欧洲方面经常做的,当然,德国人也是这样。我们不能退缩,必须采取强力措施,让斯大林看到战争持续下去的灾难姓后果,所以,我有一个初步的计划。”

张蜀生非常清楚,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都不敢全面开战,这样,双方都会有巨大的麻烦,而斯大林的个人意志又是典型的诡异,一旦中方有任何的示弱,最终极其可能导致蒙古真地被目前还没有遭到德国人进攻的苏联红军分裂,而一旦中国表现的非常强势,拿出全面战争的架势,斯大林这个疯子,反而就会冷静下来。

“委员长的意思是?”三个人顿时来了兴趣,有仗打也是好事,至少可以教训下目中无人,妄自尊大的苏联人。

“我准备发起一次对苏联的庞大空袭!”

张蜀生走到身后的世界地图面前,一巴掌拍在恰克图附近,在那一片的苏联领土上画了一个圈,“敲山震虎,一场针对苏联边境地区的庞大空袭!”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