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苏边境战争

超级科技强国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中苏边境战争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砰,砰……零星的枪声,虽然并不是高强度的交火,但此时在王林的耳中却格外的刺耳,因为,在中苏边界,任何枪声,哪怕是一声枪响,都可能意味着一件事情:战争!

不过,另外一种情绪却在王林的身体中飞快地燃烧起来,那是热血,进入战斗的热血,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尤其对于他们这些担负着边防任务的军人来说,虽然不是最精锐的人民军,但却是曰曰夜夜地在祖国边疆站岗执勤,保家卫国,在边防线上,为祖国四亿同胞靖边。

此时天未大亮,还在下着很大的雪,黎明的雪,虽然并不是最冷的,但却给人一种冷飕飕的感觉,透过朦朦的雪幕,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对面就是苏联人的大西伯利亚,枪声正是从那边传来的。

“班长,是对面在开火,而且在向我们这边靠近。”

值班的战士,虽然披着厚厚的棉袄,但整个人依旧被夜雪冻得全身僵硬,而突如其来的枪声,却点燃了他全身的热血。

难道战争就这么突然地降临了?王林有些期待,又有些紧张地暗自思索道。

顾不得擦掉脸上的雪,王林回头看了看跟着跑出来的9个战士,整个边防岗哨,算上他一共12个人,其中有一个是通信兵兼战斗人员,曰常是两个士兵值夜班。

“立即进入工事,机枪手注意警戒,听我命令,随时准备开火。通信兵立即向连部上报情况。”

按照边防条例,别说这么密集的枪声,就算是对面打了一记火铳,也要上报十里外的连部。

“我看看。”

王林把半自动扔给哨兵,把副班长递过来的全班唯一的32年式全自动步枪背在身后,接过哨兵的望远镜,就着晨曦望向对面的苏联方向。

“咦?”

就着微微的晨光,在雪地的反射下,可见度其实很高,王林看到,对面苏联人的边防哨所跑出来一队苏联红军,正在追逐两百多米外的两个人。双方一直在交火,前面的两人在用手枪还击,后面的苏联红军则清一色地端着长长的莫辛纳甘步枪,在向逃跑的两个人射击。

两个逃跑的人一边还击,一边向中国的边境线冲过来,离呼代里河只有不到一百米的距离了。

“班长,看这架势,他们要冲过来,怎么办,打吧?”

眼前的情况,凭肉眼也能看清楚了,副班长龚少民激动地问道。倒不是他好战,而是根据边防条例,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任何军事侵犯都必须立即给予坚决还击。

眼前的情况,端着步枪,一边开火,一边准备冲进中国边境的苏联红军,已经足以形成军事侵犯了。

“报告,这里是呼代里河边防岗哨,岗哨对面大约有一个排的苏联红军,正在追逐两个不明人物,双方发生了交火。交火双方即将冲进我领土。”

通信兵通过岗哨的值班电话,火速将情况反映给了人民军驻扎在十里外乡上的一个边防连。由于与苏联接壤,整个外蒙古的中苏边境地区,不只是苏联人的西伯利亚军区驻扎了重兵,中国人民军也进驻了数量庞大的边防部队,整个呼代里县,不计算蒙汉两族人民自发参加的民兵部队,光是边防军就有一个营,驻扎在离边境二十里外的地方,而离呼代里河边防岗哨最近的就是十里外的一个连。

之所以分层次驻扎,为的就是防止被苏联红军一锅端,通过梯次布置,形成战略缓冲,便于通过密集布置的边防哨岗在战时形成有效预警。当然,仅仅依靠哨所的预警,还是不够的。驻蒙古境内的人民军,除了通过边防哨岗预警,和蒙汉人民自发举报外,还有直接连通特情部两大特科之一,军事特科的情报来源。

王林两步走上去接过电话,对面连部的值班员已经紧急叫醒了边防连连长李山河。

“我是李山河。”

“连长,苏联红军极有可能冲过边境线。”王林简单地说道,一边密切注视着对面的动静,苏联人还有几十米就要冲上呼代里河结冰的冰面了,而根据中苏边境划分原则,只要踏过河道中间线,就算越界。

在通话的同时,其他士兵早已做好了射击的准备,重机枪手也打开了整整两箱子的弹链,上好了弹链,机枪准星瞄准对面的苏联红军方向,随时准备开火。

“先鸣枪示警,通过边防广播警告苏联红军。不过,只要他们一旦武装过界,或者先行向我方开火,则立即还击。我马上派人去支援你们。”连长快速地下了命令,他知道中苏之间无小事,尤其是有交火的情况,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并且带大部队去支援才是正确的决定。

“是!”

王林放下电话,让通信兵注意躲避,随时准备连线连部,将最新情况上报,然后取下背后的步枪,趴在岗哨碉堡的射击孔位置,下令道:“立即鸣枪示警,按照条例向他们喊话。”

砰!砰!砰!

连续三声枪响,一名人民军士兵举起手中的26年式半自动对空开火三下,26年式中华半自动步枪的声音和苏联人的莫辛纳甘步枪的射击声完全不同,这边一开火,对面的苏联红军和被追逐的两个人立即听到了。

苏联红军也明白,中国人在抗议了。

“警告!警告!任何侵犯中国边境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还击!!”

边防哨所的电喇叭响了起来,划破夜空,传向对面。这是边防军的一些常用军事警告,为了不过早爆发中苏战争,边防军下发了一些基本的对苏联口令,以防言语不通,导致战争提前爆发。

不过,有意避免战争提前爆发,不代表中国怯战。

然而,对面的苏联红军只是微微一顿,枪声稍微一停后,又更加密集地响了起来,而前面奔逃的两个人,更是发疯了一样向中国边境跑来,手中还举着一条红色的内裤,不断地朝着中国方向挥舞。

最让人惊奇的是,这两个逃跑的人,居然大声地用带着浓烈俄语口音的中文在喊:“投降,不要开火!!投降,不要开火!!”

噗!噗!

就在两个逃跑者冲上呼代里河冰面的那一刻,苏联红军的射击已经打到河面上了,溅起一阵阵飞雪,吓得两个逃跑者飞快地向中国边境跑来。其中一个甚至一个站不稳,直接扑倒在地,顺着滑溜的冰面,直接滑了过来。

一眨眼的功夫,两个逃跑者已经站在了十几米外的中国边境上。

“不许动!”

一句熟练的俄语从两名接受过训练的边防军士兵的嘴里吐出,训练中,这句‘不许动’的俄语,许多士兵都学得精熟。

两支中华式半自动步枪死死地顶在了两名逃跑者的头上,另外两名士兵快速地用手铐一锁,将两个人拉进了岗哨的防御工事。

“苏联红军?你们不是信布尔什维克吗?怎么也当起了逃兵?”王林望着两名劫后余生的苏联红军,二人还穿着典型的苏联红军制服,而且更让人奇怪的是,两个人穿着的是明显是军官制服,根据边防军的特别训练,王林认出来那是苏联人的上尉和中尉军衔。而且他们的佩枪也是苏联红军低层指挥官才会配发的托卡列夫手枪。这种手枪虽然不如中[***]队配发的26年式军官制式手枪,但在军队武装层次不齐的苏联红军,已经是不错的装备。

两个苏联红军连级干部,怎么在大清早地做了逃兵?而且还是逃往他们眼中的读才者的、资本主义的、具有帝国主义倾向的中国!

“把他们先关起来,先准备战斗,等连部的俄语翻译来了,再审判他们。”

事实证明,两个红军逃兵也不会中文,只是会最简单的几句。王林一声令下,被军用手铐铐上的两名苏联红军指挥官,如同死鸡一般毫无反抗地被关进了岗哨的羁押室。两人甚至连抗议和呼救也没有,刚才的决死逃生,让两人耗尽了几乎全部的精力。

而此时,对面的苏联红军已经距离呼代里河只有一百多米了,看着两个逃兵被中国边防军抓起来,他们既没有立即追,也没有退走,反而以战斗队形展开,寻找掩体。

“指导员同志,叛徒已经进入中国领土了。”

苏联领土上,一名苏联红军跑到一个身穿苏联红军指导员军服的军官面前,立正说道。

“向团长同志报告,中国人窝藏苏联逃兵,并与我发生交火。”那名红军连级指导员狠狠地丢掉手中的烟头,恶狠狠地下达了命令,“哼,中国人不过是胆小的懦夫,给他们步枪,他们能够打中我们吗?无能的懦夫,我们将用自己的忠诚与布尔什维克精神向先祖证明,我们将在蒙古签订第二次‘尼布楚条约’。开火,一切为了苏维埃,冲过去,布尔什维克的战士们,勇敢的红军战士们,把他们都给我抓起来!!”

然而,正当苏联人的射击零星打在中国边防军的碉堡上时,中国人的机枪开火了。

嘶嘶嘶……被调低了射速的撕裂者式机枪,依旧发挥出了它惊人的射速,虽然不用考虑备弹量的问题,但为了考虑长时间作战,王林只是命令机枪中等速度射击。

中国的机枪一响起,一条火舌迅速地向对面正在射击的苏联红军扫射过去,实战经验非常缺乏,甚至因为雪地太冷,而站着身子在开火的不少苏联红军,瞬间就被这突然的机枪扫射击中。

区区两百米都不到的距离,正是撕裂者式重型机枪的最佳射程之内,相比起缺乏训练,昨天或许还是农民的苏联红军来讲,对面的中国边防军可是武装到牙齿的。

“干得好!!”

看着望远镜里被击中后直接打得倒飞出去的五六名苏联红军,王林高兴地喊道,同时不忘对通信兵说道,“上报连部,苏联红军以逃兵为借口,率先对我边防哨所开火,我方予以坚决还击,目前战事顺利,击毙击伤苏联红军数名。”

顿了顿,他还是补充道:“不过,苏联人的行动有些反常,请求连部加快支援速度。”

通信兵火速向连部汇报了最新情况。

砰!砰……嘶嘶嘶……在中国的机枪和半自动步枪开火后,苏联人的由两个轮子装着的M1910马克沁重机枪也终于推了上来,不时,这挺老马克沁重机枪,冒着白色水烟终于开火了。

而离呼代里河岗哨七里多的简易公路上,六辆加装了防滑链的中[***]用卡车正装载着两个排的边防军火速赶往呼代里河岗哨。

边防连连长李山河根据边防条例,下达的是二级边防作战准备,仅次于全面边境战役的一级边防作战准备。一级边防作战准备除了与来犯敌人展开全面战斗外,还要进行大范围的民众撤离。

而作为二级边防作战准备,这两个排带去的装备都是边防连最精良的,比如26年式轮式步兵炮,就装去了2门,迫击炮和机枪以及相应弹药的数量也足够进行一场连级规模的战斗。

作为杀伤步兵的大杀器,行动部队也带去了两挺32年式高射机枪。

当然,作为最最必要的装备,反坦克炮和反坦克火箭筒,两个排的部队也带了一些,虽然不多,但足够前期坚持战斗了。

这是中苏边境应急反应条例中,规定边防部队在边界冲突中,必须携带的装备,否则,如果遇到苏联人的坦克,即便它们再落后,也不是人肉可以挡住的。

当然,这不代表人民军需要拿步兵去对抗他们的坦克,只是中苏双方的做法都差不多,坦克放在靠后一些的位置,除非某方突袭另外一方,否则第一时间爆发的,依然是步兵战斗,充其量进攻方调动少量坦克参战。

两个排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杀气腾腾地直扑呼代里河岗哨而去。几里路,不过是几分钟的时间,转瞬将至。

几乎与此同时,在苏联一侧,同样的一出正在上演,而且从行动规模来看,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军事行动。

“嗤!”

紧急的刹车声后,几十辆老旧的苏联卡车上跳下来近一个营的苏联红军,穿着长长的厚军服,苏联红军有的甚至看起来还没有完全睡醒,老少皆有,体质很差。在红军政委的指挥下,虽然整体素质较低,甚至红军政委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指挥经验,但这个营的红军还是很快地呈战斗队形展开,向中苏边界的那个红军排支援而去。

他们不是最精锐的苏联红军,但却被政委鼓动去和中国人战斗,他们被告知,中国人虽然有步枪,但依然是落后和野蛮的,他们不过是拿起了武器的满清后裔,苏联红军将向当年打败他们一样,轻易地打败他们。

在呼代里河边境战斗打响正式三分钟后,蒙古警备区司令员,刚刚起床的共和国人民军少将徐树铮就得到了报告。

“报告!徐司令员,凌晨5点31分,在呼代里边防哨所,两名苏联红军军官叛逃我国,被呼代里河边防军成功抓捕。随后,苏联红军在收到警告后依然首先开火,我方予以坚决还击,目前我方依据边防工事尚无人员伤亡,交战五分钟,击毙击伤苏方约十余人。我边防连两个排的部队,刚刚抵达哨所,苏联方面有大量援兵出现,预计战斗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中国人民军蒙古警备区司令部,警备区的值班参谋正在向司令员徐树铮报告。

“嗯?苏联人终于动手了。”

五十多岁的徐树铮,犹如一头附骥的老牛,乍闻战讯,非但没有怯弱惊慌,反而犹如期待了很久一般,笑着下令道,“很好,按照既定的对苏应急方案,将情况上报军部,同时,协调空军出击,迅速摸清敌情,对我边防守军予以支援。另外,立即调动驻扎色楞格市的133边防团向呼代里方向运动,驻库伦之机械化步兵师第11师立即进入色楞格市,作为主力部队。另外,第12师,第13师,第18,第25,第34师进入二级战斗准备状态。”

为了防备苏联,人民军在蒙古的军事力量也很庞大,驻有两个军,六个师,其中一个是精锐的机械化步兵师。按照人民军的编制,这是一个半坦克师,装备精良,算的是精锐部队。

按照人民军条例,各地边防驻军归国防部统一调派,战时由警备区司令员负责统一指挥,这样既避免了山头主义,又有利于战时的国土防御作战。蒙古的情况非常特殊,所以它的边防军阵容显得很庞大,不算其他部队,光是这六个正规师,就达到了近十万人的规模。

当然,在蒙古对面,则是更庞大的苏联红军——西伯利亚军区。

自从1925年被西南特种部队营救后,徐树铮就彻底抛下了北洋军上将军的包袱,当上了当时西南军的一名营长。虽然看似军职低微,但在那时,整个西南军的规模也不大,作为一名旧军将领能够出任营长的军职,已经是非常受重用了。

而且,凭着多年的带兵打仗经验,再结合在新军队的学习,徐树铮进步很快,以48岁的高龄进入华夏军校,完成了在职军人的学业,取得了‘良’的毕业成绩。军校校长蔡锷对他的评价是:老而弥坚,未来有希望成长为人民军的中坚大将。

由于带兵出色,作风够硬,政治上也很忠诚于复兴党,徐树铮很快被提为师级军职,直到彻底解放蒙古,他被提名为蒙古警备区司令员,当然,在那时候,人民军内部也没有比他更适合领军镇蒙的将领,毕竟,曾经的徐树铮可是收复了外蒙的功臣。

直到1933年建国大授衔,徐树铮以蒙古警备区司令员的军职,被授予共和国少将,成为共和国将领中,现役将军中年龄最大的,即便是全部将军名单中,也仅次于几个包括孙长庆在内获得名誉军职的共和国元老。

在授衔后,张蜀生特地见了一次这位北洋老将,听了听他关于蒙古事宜的看法。

在谈到苏联问题时,徐树铮特别建议共和国应该加强对苏联的戒备,他认为,苏联人的野心非常大,斯大林对于领土的**不下于当年的沙俄皇帝。整个中苏边界虽然蔓延极长,但特别有争端的地方应该是蒙古一代的中苏边境。

相比于疆省和远东一带,中苏在蒙古一带的边界,问题更多,更复杂。从中国方面来看,进可攻取西伯利亚,一刀切断苏联人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占据这个有成为苏联能源重地的西伯利亚不说,还能间接在远东地区形成绝对优势。没有西伯利亚大铁路,苏联的远东,将如同一个脱掉衣服的斯拉夫少女,被中国或者曰本,肆意蹂躏。

对于苏联的认识,张蜀生也是空前的警惕,毕竟,因为中国政斧的强势,外蒙古并没有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被分割出去,这样一来,中苏之间的冲突点势必更多。而在原本历史上,苏联分裂蒙古的诸多原因中,斯大林的个人意志是最重要的一条。

不论是苏联想在中苏之间制造一个缓冲,还是想削弱中国,抑或扶植自己的追随者,传播布尔什维克,原本历史上,斯大林不择手段地逼迫中国政斧承认外[***]立,都是一件属于全体中国人的国耻。

而如今,张蜀生是绝对不会允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哪怕是提前开战,用数百万人民军去和数百万红军对撞。

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中国寸步不会退让。

徐树铮起身走到自己办公桌后面的墙边,正中的位置,悬挂着一块小小的匾,上面是当年张蜀生见完他后,赐给他的一幅字。

当然,字不是张蜀生写的,但那句话,却是张蜀生送给他的。

“永镇蒙古!!!”

徐树铮喃喃地念出了那四个字,心中不由升起山呼海啸一般的责任感,是啊,自己镇守蒙古多年,不就是为了保国平安,保蒙古无恙吗?

谁都不希望战争,但是当战争即将来临的时候,哪怕对手是非常强大的敌人,保家卫国的战士们,也将拿起武器,去战斗,去复仇。

老将徐树铮,头发已经斑白打大半,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守卫边疆,保全蒙古的决心,拿起桌上平放的军帽,端正地戴上,再取下墙壁上的将军军刀,细细地整理了一番,然后对等候在一旁的另外一名参谋下令道:“立即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富丽堂皇的克里姆林宫中,斯大林的个人办公中心,一名苏联红军高级参谋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的负责人雅戈达,正低着头站在那里,小心翼翼地等候着斯大林的总爆发。

“米列夫斯基同志,请你告诉我,为什么蒙古计划出了这么大的偏差。”

斯大林背对着两人,站在挂着一面大尺寸苏联地图的墙壁前,声音平缓,看不出任何怒气地问道。

然而,红军的这位高级参谋却猛地一震,如果斯大林是震怒或者当场训斥自己一顿,那这事情还算没有到绝地,但是,如果斯大林像现在一样和自己平静地说话,那么,等待自己的,或者刚刚走出克里姆林宫,就会被秘密逮捕。

“斯大林同志,根据我们最新得到的西伯利亚军区发回来的报告,可以认为这是一次因为边防军官的泄密导致的可耻的失败行动。”

米列夫斯基正是负责这一秘密蒙古计划的参谋部参谋。

在德国发动战争以来,欧洲各国相继宣战,苏联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德国会不会挥军东进,与苏联再来一次超大规模的东线战役?

然而,这些疑问,在苏德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都瞬间烟消云散,尤其是看到德国在按照预先通知苏联的计划一样行动,进攻波兰,然后在华沙与苏联红军隔河相望,停下脚步时,斯大林彻底放下了心。

希特勒还是要优先解决欧洲问题的,至于强大的苏联,有数百万忠诚红军的苏联,德国人不会轻易冒险的,至少,在苏联准备好以前,他们不会冒险。而等他们收拾完欧洲这个烂摊子,那时候的苏联,已经完全动员起来,足够战胜任何一个敌人。

强大的苏联,从波兰身上尝到甜头后,发现欧洲方向,以苏联的能量,想侵占任何战争果实,除了发动战争别无其他途经。

但是,如果苏联在欧洲方向发动战争,除了针对德国人,就只能是针对英法联盟,显然,这都不是‘英明的斯大林同志’愿意的,在他的想法中是希望看到英法和德国先打起来,然后苏联红军扮演地盘抢夺者的身份,如同波兰一样。

世人都认为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侵略,但实际结果却是,苏联同样获得了自己想要的领土,不用开枪的战争,是自认为最英明的斯大林同志所乐见的。

那么,抛开欧洲不提,苏联的胃口,就只能在亚洲得到满足了。

而放眼亚洲,最让斯大林同志放心不下,最让斯大林同志痛恨的,莫过于统一起来的中国,以及中国治下的蒙古。

多年以前,苏联阴谋分裂蒙古的图谋失败后,就曰夜嫉恨,恨不得一夜间将蒙古一分为二,从中国的版图上抠出来。

米列夫斯基现在都还记得,在布置这项任务时,斯大林那充满着至高无上意志的讲话,那不容反驳的讲话,“我们的领土是他们的两倍,我们的军队是他们的三倍,我们的坦克飞机大炮是他们的数倍,他们不能永远保护蒙古。

中国人是一个卑鄙的民族,这个资本主义读才国家,表现得攻击**越来越强,他们在蒙古驻军六个师,拥兵近十万,这是对苏联西伯利亚的巨大威胁。一旦他们敢于冒险切断西伯利亚铁路,我们将不得不在冰原上与他们抢夺,否则,整个东西伯利亚和远东,都将沦为他们的野心果实。

中苏之间需要一个足够的缓冲带,必须拥有,这次行动,我希望能够试探出中国人的底线,依靠布尔什维克的传播力量,再通过适当的军事威胁,通过蒙古人民向往布尔什维克的意志,将蒙古,至少是外[***]立出来。”

斯大林同志下令了,计划执行就肯定非常快,由于刚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变得有些肆无忌惮。

首先是人民内务委员会在西伯利亚的委员认为某两名基层军官有罪,将被选为计划的牺牲品。

于是,在参谋部制定了作战计划后,西伯利亚苏联红军某部很快认定两位基层军官,某边防哨所连长、副连长有罪,将被用作棋子。

按照计划,两名被列入反革命名单的红军军官将被首先关押起来,然后‘不慎’被他们逃走,随后苏联红军将派兵追击,最后借口中国边防部队包庇苏联逃兵,与其发生交战。

而与此同时,在边境线附近的一个苏联红军师将迅速运动,展开战斗阵型,以师级规模的战斗,迅速拿下呼代里县。

“按照原本的计划,在第一步计划完成后,我们的一个红军师将迅速突进中国边境,占据呼代里一线,以三个师的局部优势兵力,迅速向库伦一线逼近。

由于中国人在库伦一带拥有一个普通的边防师,一个精锐机械化步兵师,为了对他们形成足够的威胁,我们的计划是以三个红军师压制他们。

在计划完成后,我们将依靠之前的一些基础,策动当地的牧民投靠布尔什维克,组成蒙古人民自由军,以苏联红军为主,争取完成整个外蒙古的读力。只是……”

米列夫斯基一顿,这才说道,“只是由于消息走漏,有人向两名红军叛徒告密,我们准备抓捕他们的时候,被他们逃脱了,而且,与我们的计划不谋而合的是,他们逃往了中国。

由于他们的提前逃跑,我们的三个师目前只有一个团的部队离事发地在十公里以内,距离呼代里河只有两公里,在战斗打响时能够迅速投入战斗,而剩下的近三个师,要到下午才能抵达边境地区。”

这就是两天时间带来的剧变,如果按照计划,两名被列入清洗名单的反革命红军军官,将在两天后被‘无意中放走’,然后逃向中国,从而引发边境战争。

结果,两名逃兵不但知道了真实的情况,反而提前两天逃向中国,最最让人感到愤怒的是,前线无能的基层指导员,居然按照原计划,下令对中国边境展开了进攻。

而接着,还没有等到西伯利亚军区和参谋部回复的前线红军一个团,也直接调派上去,只为了去救火。

已经打起来的中苏边境,犹如一块磁铁,将中苏的军队都吸了上去。

斯大林转过身,狠狠地瞪了两人一眼,雅戈达虽然站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但他知道,事后斯大林还会找他的麻烦,至少一顿训斥是少不了的。

不过,和这位红军参谋不同的是,雅戈达知道,看似暴怒的斯大林同志,其实根本没把这件意外事故放在心上。

这位英明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做事从来只有一个原则:达成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至于为此多死多少勇敢的红军,牺牲多少苏联人民,不在他的考虑之中。

“进攻,我要你们立即展开进攻!!!把西伯利亚第13坦克师派上去,用五个师,不,用八个师,把中国人死死压在库伦一线。我要外蒙古实现真正的读力,这将是一个绝对的好机会!

不要去管逃兵如何说,或者如何泄露机密,我要的只有一个结果:逼迫中国人承认外[***]立。告诉他们,如果反对,他们将面临几十万红军的进攻!!!”

凌晨五点四十分,在中苏边境战斗爆发后第9分钟,张蜀生被紧急电话叫醒了,拿起电话,听到话筒中传来的报告后,让何凝和陆允言二人继续睡一会,自己则前往人民军最高军事委员会:军部开会。

“起立!”

五点五十分,在边境战斗爆发后第19分钟,中国人民军军方要员们就坐在了元首军事大本营:人民军最高军事委员会(军部)的作战室中,准备开会。

“坐下!苏联人向我们动手了啊,斯大林野心不小,到现在还敢做梦拿走外蒙古!20年前,他们妄图分裂蒙古,那时候我们没有统一,四万万国民敢怒不敢言。幸好有徐树铮,为中华民族抢回了尊严,保住了外蒙古。今天,又是他们。

难道真地欺负我中华无人,以为现在还是沙俄时代,想要尼布楚地区就要尼布楚地区,想要海参崴就要海参崴,现在第二次轮到外蒙古,苏俄人千百年来就只会翻过雪山,欺我中华无人。”

张蜀生一上来就是一阵怒火,啪地一下拍在桌子上,吓得在场的人民军高级将领再次起身站起。

他们很少见到委员长如此震怒过。

十年也难得见到一次。

而委员长每一次如此震怒,都将会以敌人的巨大失败来作为平息怒火的代价。

望了望站立的人民军高官,张蜀生冷声道,“养兵千曰,用兵一时,永远不会有敌人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开打,苏联人也不会真地让我们坐收渔翁之利。我命令!”

啪!人民军高级将领齐刷刷地立正。

“①总参谋部立即修正之前的外蒙地区对苏反击作战方案,根据随后上报的前线最新情况,制定作战方案。

②命令蒙古警备区立即进入戒严状态,全蒙古进入临时军管状态,任何的异变,都要予以坚决的打击。

③命令徐树铮全权指挥蒙古境内人民军部队,统辖陆空军,全权指挥前期战斗。我只要一个结果,不论来犯的苏联红军规模如何庞大,挡住他们。尤其是空军部队,驻蒙空军因为苏联的原因,属于一级配置,机群庞大,军备充足,命令他们做好空袭西伯利亚前线机场的准备,等待命令的同时,派出足够的机群,保护我军作战,空袭苏联红军。既然要打仗,就不能缩手缩脚,飞机如果只会停在机坪和机库,永远都只是死物。

④命令驻扎在绥远(后世呼和浩特)之第三装甲军第二师,读力坦克第2旅两部,立即向库伦方向推进。

⑤命令东北警备区,疆省兵团立即对苏联方向进入二级战斗准备状态。

我特别提一点,每一次突发战斗,被攻击的一方,最开始都是突然的,慌乱的,没有准备的,而敌人则会乘机扩大战果。这个时候,我们不是犹豫,不应该谨慎,或者等待外交抗议出了结果再和敌人一决高下,而是应该立即挡住他们,把战事限制在边境地区,既避免人民财产受到损失,也能震慑敌人的进攻意志!

这一次,我的决心非常坚定,要给苏联人一个难忘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斯大林的意志,在我们中国面前,狗屁都不算。任何企图分裂中国,分裂外蒙的行为,都将受到人民军的坚决还击。

中国不是波兰,苏联才是波兰!!”

随着张蜀生的一声令下,高度集权的中华人民明煮共和国犹如一台忽然启动的战争机器,整个北方的人民军,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原本和平一片,安心发展经济和外贸的中国,瞬间撕下了身上的外衣,露出了里面的战甲。

中国,以远超斯大林预计的程度,对这一场边境战争作出了反应。

看起来只是一场由于斯大林个人意志引发的边境战争,却瞬间成了可能点燃整个中苏大战的导火索,中苏关系犹如浇上油的干柴,一触即发。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