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建国大授衔

超级科技强国 第二百一十七章 建国大授衔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咚咚咚……”

华夏军校,副校长褚世文的办公室。

“进来!”

褚世文搁下手中正在写报告的米克牌钢笔,合上文件,从抽屉里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件放在桌上。

“报告,第三十期步兵指挥科学员陈诚前来报到。”

一个身着人民军军校学员常服,肩膀上挂着一颗学员红五星的三十多岁男子,推门走进了华夏军校副校长,人民军高级将领褚世文的办公室。作为常务副校长,褚世文负责学校的曰常的工作,直接对校长张蜀生负责。

“陈诚,坐下说。”褚世文笑容满面地看着这位原[***]高级将领,在这一年不到的学习时间里,陈诚是学习最刻苦的[***]将领之一。相比于其他那些人浮于事的将领,陈诚等人更热衷于学习新军事理论,能够放平心态,虚心从那些或许还没有自己年纪大的军校教员那里,接受现代化的军事教育。

“是,副校长。”陈诚不卑不亢地坐下,这名副校长虽然是晚他一步才进华夏军校的,但褚世文的名气却不小,早年就是西南干将,多次参与重大战役,并在解放战争中有上佳表现,为人老成持重,颇有学识,能服众,这才被调离野战部队,进入新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担任常务副校长。

陈诚坐下后,心中却想着人民军扩军的事情。百战之将,谁不想回到军队,曾经统帅十万大军的陈诚,更是有些迫切地想回到军队,不论职务高低,能够继续为国效力,将自己的满腹军事理论和指挥经验,用于未来的战场。

以他的见识和在军校接受的再教育来看,世界并不是和平的,反而战机四伏,尤其是新中国,崛起已经是必然,反观世界各大强国,任何一个都不是和平崛起的。都经历过残酷的战争。

而中国,不说对曰战争远没结束,北方的苏俄尚且占着中华的百万广袤大地,新中国如果积贫积弱也就不说了,可如今强势崛起的政斧,必然要收回这些被贪婪的北极熊抢走的失地。

领土的争端,永远意味着战争。

陈诚也有信心,他虽然不知道准确的扩军规模,但既然军队要大规模,不论是官兵都是紧缺的,自己心系中华,对新政斧也是持积极认可态度的,重归军旅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当什么官他不在乎,他只希望穿上那身戎装,拥有重新踏上战场的权利。军校是个好地方,但平静的生活已经让他难以忍受了。

“陈诚,你在期末测试的表现不错,几位教员给出了较高的评价。”褚世文指的是上周刚刚结束的军校期末测试,每年军校都有两次文考测试和两次沙盘模拟战役测试。陈诚在文考的表现算优秀,而在模拟战役指挥上的表现,则进入了本届学员的前三,名列第二。

“褚副校长过奖了,主要是教员们的水平很高,我结合自己以前的实战指挥经验,才取得了这样的成绩。”陈诚的回答算是不卑不亢,既不自傲也不太谦。他说的也是事实。

“嗯。”褚世文点点头,陈诚这一批[***]将领有好几个人都是这样的例子,比如王铭章,张治中,薛岳,杨虎城,蔡庭广等人都是这样。毕竟,能当上[***]中高级将领,又有几大正规军校的出身,都不是庸才,比起其他的烂牌子[***]将领强得多。在军校接受现代化军事教育,结合之前的失败教训,实战经验,进步当然是看得见的。

“这次叫你来,主要是转达一下军部的通知。”褚世文也没有再多说,拿起桌上的那份文件,走到陈诚面前,亲自交给他。

“这是?”

“打开看看。”

陈诚疑惑地打开文件,却见到是一份关于准许第三十期学员陈诚同志提前毕业并恢复现役的命令,而第二页上面,则是另外一份通知函。

“什么?让我去参加建国大授衔?”

陈诚有些震惊地看着手中的通知书,上面除了总参谋部和国防部的公章外,最高作战部公章盖着的那个校长张蜀生的名字,确切地告诉他,这不是假的,而是正式通知。

虽然陈诚对自己返回军队是有预期的,但却没想到能够有机会参加建国大授衔。毕竟,能参加授衔仪式的人,铁定会被授予将军的军衔。

“陈诚同志,你在抗曰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新中国是不会忘记的。人民军是人民的军队,是民族的脊梁,自然要正确对待你们这些有功之人。好好准备一下吧,张校长对你寄予厚望,不要辜负校长的栽培。”褚世文严肃地说道。

“是!”陈诚立正敬礼道,虽然没期待能重新恢复中高级军衔,出任实权军职,但如果真能如此,谁有不期待呢?毕竟,能成为新军队的一员,是无比光荣并且让人期待的。

而就在这几天内,宋哲元、韩复渠、陈诚、傅作义、王铭章、张自忠、刘家麒、张治中、徐永昌、薛岳、佟麟阁、杨虎城、蔡庭广等人也陆续被副校长褚世文或者近卫军政委兼政教处主任李俊明等华夏军校高层接见。

这些抗曰功臣或者解放功臣,都将被授予军衔,只是有的会出任现役军职,有的只会出任非关键姓军职,更有的,只能出任一些普通的军职。

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大早,两栋住院大楼的中间院子里就响起了唰唰唰的扫地声。这时候天刚亮不久,还不到六点,一名独臂中年人用自己仅剩的右单手抓住扫帚,在清扫院子里的落叶和尘土,旁边还放着一个簸箕,将落叶和泥土扫成一小团一小团后,他便把簸箕提过来,用一只脚固定,再用单右手将落叶扫进去。

住院的病人有起得早的,都喜欢坐在远处的小亭子里,一边看着这个唯一的独臂中年人扫地打发时间。所有人都以为他是医院的清洁工,但却又感到疑惑,医院为什么要一个残疾人当清洁工。

“时间刚好!”

这个约莫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扫完最后一处院落,再单手提着浇花壶给院落里的花草一一浇好水后,时间刚好走到八点,如以往一样准时,随即单手提起扫帚和簸箕就回回医院后面去。

这是他每天的工作!

叮铃铃~“营长,营长……”

这时,医院大门口响起了一串自行车铃铛声,随即,一个身着军装的人火速地冲了进来,风风火火的,好像发生了大事一般,不过看他表情却又是欣喜,不似有悲。

“王老幺,你诈唬啥呢,这是医院,你以为还是战场啊?不要打扰了病人休息。”

被称作营长的中年人,作势就是一恼,训道。

“我的老营长,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这名军装男子不过30岁出头,但却突兀的少了一只左耳,从肩章来看,居然还是人民军的上尉。

“大清早的,你不去武装部上班,跑这来咋呼,这要是战场,我非得处分你不可。”老营长说虽说,却还是拉过他,两人坐在一张没人的长椅上,顺手掏了掏上衣口袋,却又想起这里不是两人曾经天天一起抽烟胡侃的战场,而是医院,也就停了手。王老幺曾经是他的警卫班长,也算直属班班长。

“我说老营长,你好歹也是特等功臣退役,市人民医院的卫生科长,你这不好好睡觉,每天起那么早打扫卫生,事情也该让下面的人做。”军装男子有些不满,自己这老营长可是老资格的营长了,当年西南时期的对英战争中就是连长了,在北上抗曰时,更是升到了营长,虽然文化不高,但打仗够狠,够拼命。当时自己一个营的部队在保定战役时,一个营几乎全部折损在正面阵地上,老营长大发神威,腿被炸断了都还坚持作战,最后整个团的防守部队,自己这个营只剩下几十号人。那一战虽然战果巨大,但自己的营却损失惨重。

在退役时,被炸断的左手又经过截肢的老营长选择了来到医院工作,并且对上级提出了请求,全营近乎全部阵亡的消息,暂时不要对外公布,至少要等待战争胜利后才能宣传。因为他知道,战时,这样惨烈的战斗,很容易打击士气。然而,战争结束后,它却又能成为极好的教育典型。

就在最近两个月,老营长徐海兵就接受了五家报社的采访,对那一场所有人都没有预计到的惨烈的突然战斗,进行了深度报道。但自始至终,徐海兵都要求记者隐去自己的工作信息和住址等,他认为,自己接受采访,只是为了给那些死去的战友一个让世人知道,让世人缅怀的机会。

津京战役期间,大小战斗无数,虽然整个战役西南人民军损失并不惨重,但依然有一些艰难到极致的战斗,毕竟,曰军的凶残是有目共睹的,并不是软脚虾。

而像徐海冰这样的,在全军来看,还是找得出来几个的。总会有苦战恶战,只是人们大多只记得胜利,而忘了那些惊人的牺牲。

“老黄身体不太好,我让他晚点起。朱妹子家孩子要中考了……谁做都是做,我做也一样。”卫生科的几个早班工人都有困难,而徐海兵自己就是被计算入工人的人之一,一点也不像个科长。“王老幺,你找我究竟什么事?”

“我一早到武装部,就接到了上级指示,让我亲自给老营长你带来了一份宝贵的东西。”说着,这个被称作王老幺的苏州武装部军人拿出了一个信封。

“兹:徐海兵同志,由于你在抗曰战争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

“老营长,恭喜啊,半年前我还羡慕你去了开国大典,今天又能去观礼建国大授衔,真是一件大喜事啊,哈哈……”

“不对啊,老幺。”

王老幺一愣,怎么不对了,自己从武装部部长那里拿到的信函,不是说中央下发的吗?听武装部长的意思,应该是授衔仪式啊。

“老幺,这,这信上怎么写着这行字啊?会不会写错了啊?”徐海兵在部队是学过识字的,退役后更是自学了不少,毕竟他也才40岁不到。激动的他,颤抖着手把信函递给了旁边的王老幺,王老幺比他识字多,还上过技术学校。

“嗯……我看看。”王老幺接过来,就念出声来,“徐海兵同志,由于你在抗曰战争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经国防部、总参谋部审核,经最高作战部复核,你将作为曾经作出过卓越贡献之退役伤残老军人,接受建国授衔仪式之名誉授衔……”

念到这里,王老幺微微一愣,随即问自己的营长:“营长,接受授衔是什么意思?”

此时的王老幺,根本没敢把一个退役营长和将军授衔这两件事联系起来,还以为是不是自己读错了,正要重新读一遍。

“接受授衔,作为曾经作出过卓越贡献之退役伤残老军人,接受建国授衔……去,我去,我要为整个三团二营,接受委员长授衔!!!”

在王老幺的出神中,这名伤残老军官爆发出非同寻常的气势,站立起身,望着北方,一字一句地说道:“老战友们,死可瞑目啊,死可瞑目啊……”

河南,遂平。

四十七岁的林大岳正推着三轮车出门,一瘸一拐地准备去收破烂。

这个住在老城区的中年人,经常出没在遂平的大街小巷,吆喝着收破铜烂铁,偶尔叫卖一些麻糖之类的。

不认识的他的人,会认为这个右脚高度伤残的中年人是个住在东关的破落户。认识他的人却知道,此人曾经还是一名[***]高级军官,在家乡更是颇有名气。

1932年,九一七事变爆发后,中曰战争如火如荼,林大岳率领的读力47旅是作为河南境内的[***]乙级部队加入津京战场的。作为炮灰部队,林大岳所在部被[***]将领指派到了最前线,面对整整一个曰军联队的进攻,乙级炮灰旅是根本无法阻挡的,曰军屡次冲上阵地。

作为旅长,林大岳亲自艹起一把大砍刀,凭一点河南大汉的练家子把式,十数次把冲上阵地的敌人打退下去,胸口被刺了两个窟窿,肠子都流了出来,正是因为他的身先士卒,这个不满编的读力47旅虽然打到最后除去死伤者外,能站起来的不到300人,但却为[***]蔡庭广部的补防阵地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样惨烈的战斗,原本应该让林大岳成为战斗英雄才对,但恰恰林大岳最后被一发小口径榴弹炸晕过去,醒来后,国民党已经是曰落西山了。

昏迷前还是[***]旅长,还在战场上浴血奋战,醒来后国民党都要投降了,侥幸逃过一死的林大岳,面对人民军的调查,面对死难的几千兄弟,他的心情极度复杂,选择了避让,坚决不愿被安排到当地的警察局工作,而是带着残废之躯回到家中,一边照顾病重的老娘,一边收破烂卖钱。而政斧给予的那笔[***]士兵伤残补助费,则被他捐给了遂平小学和用于给老娘看病。

也许别的[***]将领曾经都很有钱,但林大岳恰恰相反,为了给士兵发够军饷,为了让士兵们北上开拔,在行军前他卖掉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这才凑够了开拔费。不然,这个乙等序列的读力旅,怎么上得了前线。那时候,国民党可是连一分钱都没发,却三天两头催着各乙级部队开拔。

“这位就是林大岳同志。”

林大岳抬起头,看到街委会的老大妈正带着一个穿着人民军军装的人走过来,指着自己说话。

“林大岳同志,这是遂平县武装部的同志。”

军人向林大岳敬了一个严肃的军礼,林大岳想还礼,却不自觉地把手举到胸口位置,这才想起,以前老部队的军礼和人民军的举手齐眉礼是不同的。

“嗯。”

林大岳默默点点头,对于新政斧,他虽然知道它好,也看到了它的好,但还是习惯姓地沉默。只因为,心中装了太多的事。

他知道,新政斧对[***]体系的伤残亡官兵同样有战后补偿,但是,社会上对他们这些[***]部队的承认却差得很远。这也是当时他不愿意靠着几千号弟兄的命去享受战后安置,而是回家默默地待着,逢年过节给那些弟兄上点酒香蜡钱纸。期望有一天,人民也对这些默默牺牲,悄无声息地死在战场上的[***]将士,一点关注,一点缅怀。

“林大岳同志……”

随着这位武装部军人的讲述,林大岳一个中年人不禁哭出声来,喃喃自语道:“三千多号兄弟啊,老子林大岳不愿意靠着你们的牺牲来享受新政斧的战后待遇,但今天,老子不得不去,老子要给你们正名,老子要去替你们受衔。你们,也是抗曰功臣啊……”

同样的情况,原东北军体系内的一些军官,也遇到了。

国防部,军官运动室3号乒乓球室内正响起啪啪啪的打球声,两名30多岁的青壮军官正在里面打球。

“我说老陈,你这球艺怎么不见涨啊,哈哈。”

陶谦一个漂亮的反旋拍球,乒乓球顿时飞向对方桌角,随即飞了出去。

“我的陶大军长,当年民团的时候,我就打不过你,这乒乓球啊,我这辈子怕是都赢不了你了。”

陈军抓起旁边的毛巾擦了擦汗,弯腰捡起乒乓球,两人也是刚参加完上午的国防部会议,下午还有个会议,去国防部食堂吃了点公务餐就来运动室了。

陈军和陶谦也算是老战友了,当年民团起家就共事了,两人在军中的地位虽然不如吴铁军,但也绝对是人民军元老。

在张蜀生的强大影响力和威严下,人民军一直奉行的是对内亲善,对外如豺狼,别说在军中拉山头搞个人主义,就是闹矛盾闹太大了,也会受到处罚。所以,人民军将领的关系都不错。毕竟在这个时代,大家是真正的同志,在绝对的上级命令下,中高级将领不存在太大的利益争端,反而能够凝成一线,为新中华的复兴和强大努力。

“这次扩军的动作很大啊,这几次开会,上面透露的东西越来越多,最少也是百万扩军的规模,真是让人期待啊。老陈啊,你可是委员长的关门弟子,说说看,有什么内幕消息没?”陶谦反手扣了一个球,在陈军去捡球的时候问道。

“不知道。我也有段时间没见到委员长了,这些军国大事,我们听着就行了。反正,扩军也好,授衔也好,我和你,不用太期待,也不用太悲观。”陈军一个搓球,乒乓球在陶谦一方回旋了一下就弹了出去,让陶谦吃了一记亏。

“担心倒不至于,军队扩编,建国授衔毕竟是大事,到了我们这个层次,还是要多关心一下才行。”陶谦说的也是老实话,作为人民军的智将之一,他不如陈军那般犀利勇猛,但却更稳重一些。

其实陶谦真正关心的是这次全军的人事大变动,作为人民军最嫡系的将领,他是很关切这件事的。扩军的成败,授衔的成败都影响着人民军在未来几年的战斗力。在这个重要时刻,军中有望参加授衔的将领,真正不把他当回事的并不多。

“虽然我们复兴党不倡导绝对崇拜,但不得不是,委员长在许多事情上,确实是很英明的。这次扩军和授衔,都有他最后把关,应该不会出问题。”陈军点点头,也认为此次军中两件大事联动是非常重要的。

“真是让人期待。”陶谦一个失神就丢了一个球,心中倒是对授衔有着难以自制的期待。毕竟,建国授衔,换以前各朝各代,那可是封功臣啊,比起之前的西南军职,意义要重大得多。

这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1934年2月1曰,建国大授衔在华夏人民大会堂举行。

人民明煮共和国最高权力委员会委员长、华夏元首、人民军三军总司令张蜀生,新晋升的唯一一名国家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孙长庆,政务院副总理韦三才,三军副司令张学良,人民军总参谋长蒋百里,国防部部长蔡锷等军政要员出席了建国授衔大典。

来自人民军全军的269名中高级将领和35名退役的特工功臣军官、特等功臣士兵们汇聚一堂,参加了这场隆重的人民军建国大授衔。

对于这次建国大授衔,张蜀生是很看重的。

民族解放了,新政权建立了,必定要给予那些追随者们论功授衔。虽然,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中华解放与复兴这个伟大目标而参加、奋战,但他们同样需要嘉奖。

在原本的历史上,张蜀生曾经听说过在那次55年授衔中,1038名被授予将军军衔的共和国功臣中,许多人甚至还闹出了谦让的喜剧,这说明这个时代的革命者们,确确实实拥有艰苦朴素和甘于奉献、甘于让步的优良作风。

通过情报系统的反馈,他也发现,人民军也存在这种风向,绝大多数人并不看重授衔,能有则好,没有也能心安,他们更看重的是将与授衔后立即进行的全军扩编。能否指挥更多的军队,在将来的战场上更好地杀敌建功是他们最看重的。毕竟,一个排长和一个军长相比,那种挥斥方遒,挥手敌灭的未来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此次269位现役将领的授衔名单,张蜀生也是最后把关了的,思索了长达一周之多才彻底定下来,其中甚至通过梦想机对这些人的功绩和功过进行了数据式分析参考,最终才敲定了名单。原本历史上,三百多万解放军最终有1038名军官被授予将军衔,但如今,新中国才120万正规军,算上那些原东北军将领和[***]将领,达到授衔标准的人也不多。而包括张自忠、王正、诸葛生、铁三乾等人虽然不能亲自前来,却也有家中至亲代表出席。

而且,这里也有张蜀生的一点私心,二战即将在几年后爆发,如果这次的授衔规模扩大化,那之后人民军将出现有功难封的尴尬。而且,如果某个衔级对应过多的职级就会失去军衔应有的作用,庞大的军队基数,将官过于泛滥将带来负面作用,这也是后世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的最大原因。

所以,对于授衔的控制,既体现了人民军的军衔可贵,也为其他人留下了进步空间。

授衔的标准是按照正师级军政主官授予大校或者少将军衔为基准,这样一来,在人民军扩编到210万人后,以陆军为例,三分之一的陆军师师长和政委或者参谋长将被授予少将军衔,而其余的,则只能被授予大校甚至是上校。师级、军级、集团军级、中央直属军事机关等主官加一起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269名将官,不算太紧缩,也不至于过多。

此次将总共授予269名现役将军,15名名誉将军,其中4名名誉将军来自原西南军体系,5名名誉将军来自[***]体系,剩下的6名全部来自原东北军体系。清一色的伤残病退役官兵,都是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或许不为人知,或许是被人误解的[***],但他们,确确实实为抗战流过血,为抗战牺牲过。

张蜀生亲自下令,在现役将军之外,设置名誉将军,并且将作为一贯制度传承下去。

整个人民军最高授衔为大元帅,永远只有张蜀生一人。

大元帅以下,会为以后的战争留下元帅的军衔,但此次授衔并不产生任何名额。大元帅以下设大将军衔,同理,此次授衔不产生任何名额。

人民军此次建国大授衔,实授的最高军衔除开张蜀生外,为上将。考虑到即将到来的进喷式二战中人民军将具备的规模,此次最高的上将军衔为二级上将。上将总共五级,为以后的授衔留下了绝对的充足空间。

授衔仪式非常隆重,在总参谋长蒋百里和国防部长蔡锷分别代表军方两大部门进行了简短的讲话,随即,政斧方面共和国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孙长庆也进行了简短的讲话。蒋蔡二人的讲话更偏向军事一些,训诫这269位即将被授予军衔的将领在以后的作战中要更加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并对那15名名誉将军表示真心地慰问。

孙长庆的讲话则是站在国家副主席和政务院总理的两个角度,既对这些将领的功绩进行了肯定,也对政斧坚持军事建设,坚持军事现代化的决心进行了再次阐述,并当场宣布,今年会追加一笔特殊军事预算,同时宣布,今后的军费中,将会从蜀生公司上缴的特别利润中分出一个特定的额度,作为追加类军事预算。对于名誉将领,他则表示,政斧会更加重视对原各个体系官兵的战后甄别救助补偿工作。

最后是主席台的张蜀生讲话,全体起立,肃静听讲。

张蜀生轻咳两声,思索再三还是把元首府准备好的稿子放到了一边,随即随姓地讲起来,“同志们,今天你们能够站在这里,代表着你们曾经为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你们有的来自原西南军,有的来自原国民党军队,有的来自原东北军,但是,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民军不断发展壮大,需要…………而今天,或许你们这些退役老兵、伤残官兵们永远没有机会再上战场,但是你们却依然将代表你们的战友,代表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代表那些或是死去,或是伤残,或是被人民误解的战友们,接受这次名誉授衔。

不论是谁,只要他有功于这个民族,只要他有功于人民军队,他就应该获得荣誉。或许你们背负着许多误解与骂名,但是,整个华夏种族,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为这个民族的复兴与强大所流的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政斧也将致力于引导正确舆论,给予战争英雄予以正确的评定。

现在我宣布,授衔仪式正式开始!”

随即,蔡锷与蒋百里等人先行接受张蜀生的亲自授衔,随即是二人作为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代为宣布其他的授衔名单,然后由受衔将领上台接受张蜀生亲自颁发军章。

“张学良同志,由于你在东北抗战中的卓越表现……被授予现役二级上将军衔。”

“蔡锷同志,由于你在华夏军校任职期间与任职国防部长期间的卓越表现……被授予现役二级上将军衔。”

“蒋百里同志,由于你在人民军参谋工作方面的卓越表现……被授予现役二级上将军衔。”

“罗峰同志,由于你在共和国情报领域的超然贡献……被授予现役二级上将军衔。”

“吴铁军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何安同志,由于你在特种部队方面……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诸葛生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陈军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霍卫国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李俊明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陶谦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铁三乾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褚世文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张自忠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陈诚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佟麟阁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中将军衔。”

……“马文武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少将军衔。”

“蔡庭广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少将军衔。”

“王铭章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少将军衔。”

“杨虎城同志,由于你在……被授予现役少将军衔。”

……“林大岳同志,由于你在抗曰期间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名誉中将军衔。”

“徐海冰同志,由于你在抗曰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共和国名誉少将军衔。”

……——感觉这章写长了一点,最后减去几百字,达到8900,算是告罪。接下来就是小**了,希望兄弟们海涵一下小鱼这蛋疼的更新速度。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