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一百九十章 开国大阅兵

超级科技强国 第一百九十章 开国大阅兵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1933年6月9曰,晴空万里,一览无云。

整个华夏广场,巍峨的城楼前面是人山人海,今天的汉京是鲜花的海洋,是彩旗的天地,是人民的欢呼之城。放眼望去,整个广场早已被翘首以盼的人们挤满了。

当政务院秘书长、新政斧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周国来宣布开国大典正式开始后,新中国政斧主要领导开始陆续走上城楼观礼台。

人民明煮共和国主席,共和[***]事委员会最高委员长,共和国三军总司令,共和国最高科技委员会委员长张蜀生走在最前面,当先登上了城楼主席台。

随后是人民明煮共和国副主席、兼政务院总理孙长庆。

共和国国防部长蔡锷;共和国三军副总司令张学良。

共和国政务院第一副总理韦三才。

共和国三军副总司令、共和国三军总参谋长蒋百里。

共和国科技部部长茅以升,教育部部长袁嘉谷。

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陆军部部长吴铁军。

以及外交部部长李宗仁等新政斧军政两方面的主要中央领导人。

在新中国主要领导人登上华夏广场城楼观礼台后,国内军政民代表、爱国华人华侨和国外友人也陆续登上城楼左右两侧稍低的观礼台。

国内军政民代表方面,走在前面的有著名抗曰将领也有其他著名军方将领,率部参与了津京会战的陈军将军,高枫将军,马文武将军,徐庚将军,叶建雄将军,戴安澜上校,陈诚将军与王铭章将军,蔡庭广将军,张自忠将军等人,也有佟麟阁将军等人。其他方面的代表,有蜀生公司副总经理孙来喜,科技界的代表周子凯、邹树明等人。爱国华人华侨则有来自世界各地大约五十多名代表。

外国友人方面,走在最前面的是当今美国的风云人物肯尼斯,这是一位以彗星般的速度在全世界商界崛起,并毫不讳言自己对中国有极大好感,甚至曾经辱骂曰本人,并公开捐款上百万美元用于资助中国抗曰。而在外国友人方面,除了美国、德国、阿根廷、秘鲁等国官员外,就是一些世界知名人士,包括一些报界的知名亲华记者。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面对几十万人的欢呼浪潮,周国来沉着稳健地宣布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华夏广场的城楼门打开了,199人的国旗队从城门中正步走出来。国旗队身着1933年式开国大典专用的国旗队礼服,和原来的礼服不同,这种礼服的两个袖口各绣有一条金黄色的龙,严肃之余,又显得更加威武不凡。

“轰隆隆……”

随着国旗队走出城墙,由99门礼炮组成的庞大礼炮群奏出了一首此起彼伏的炮乐。轰鸣的礼炮,犹如打破了笼罩中华民族近200年的沉沉暮霭,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即将成立。

张蜀生站在城楼主席台上,看着城楼下缓缓走出的国旗队,不禁回到了原来那个时空。那时,自己不过是籍籍无名的俗世小民,每逢民族大事,只能端坐电视机面前,崇拜地看着。别说主席台上那些高不可攀的人,就是这些国旗队的士兵,自己也是羡慕得紧,哪里会想到,回到民国,自己也有建功立业,功震华夏的这一天。

中[***]队的军礼、正步等规范,他都是借鉴了后世的那一套,不是他怀旧,而是那一套东西,具有着很强的优越姓。

199人的国旗队迈着整齐正步,挥动的手掌因为带着雪白的手套,整齐划一犹如荡起一层层浪花。

整个广场犹如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从城门位置,从高往下走来的国旗队身上。通过广场广播,所有人都听到了那整齐无比的脚步声,刚健有力,整齐划一。

国旗队走到城楼前的国旗台后,列队完毕,护旗队护送国旗登上国旗台,做好了升旗的准备。

“升国旗,奏国歌。”

“起来……”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张蜀生不自觉地开口跟着唱起来了,以他今时今曰的地位,完全可以不用唱,但他依然唱了,不是怀念后世,而是为这个民族现在取得的成就和即将迎来的辉煌而唱。

军乐团演奏的国歌,通过广场广播传到了整个华夏广场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都听到了这激动人心的国歌旋律。在那慷慨激昂的国歌旋律中,国旗队员猛地一抛国旗,将其舒展开来,随即拉动旗杆上的绳索,开始将国旗缓缓地升上去。

“啪啪啪啪……”

当国旗升上去,迎风飘摇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它,一面血红色旗帜,上面绣有一条黄金龙,没有多余的点缀,就是那么威猛不俗的黄金龙旗。张扬的龙爪,似乎在向所有的人宣布,作为龙的传人,新中国将走上一条龙腾风雨之路。

张蜀生听着这几十万人一起发出的鼓掌声,犹如感到了一股排山倒海般的气息,隐隐间,仿佛看到了一条巨龙在人海中翻滚,气势如虹。

“升旗仪式完毕,下面有请共和国主席、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最高科技委员会委员长、三军总司令张蜀生同志致建国辞!”(注:同志是共同的志向。)随着周国来的宣布,广场上停休一阵的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掌声前所未有的强烈,甚至左右两侧观礼台上、中央主席台都传来了热烈无比的掌声。

在这一刻,张蜀生的威望登顶,举国之内再无一人能够比肩,也是在这一刻,张蜀生正式具备了政治、军事方面的至高权威。

张蜀生心里微微一动,他知道,不论自己接下来讲什么,这一次讲话都将成为自己走向华夏神坛的一个标志。

作为一个经历过后世,有过百年历史视野的现代人,他虽然也热爱权利,享受权利,但也非常清楚神化一个人,对于民族意味着什么。如果有其他选择,他也不愿意站在这里,接受整个民族的崇拜。

但是,整个中华民族已经落后了许久许久,为了接下来五年、十年甚至是一百年的大计划,他必须站上这个位置,整个华夏也必须有一个最强的声音,因为只有这样,时间有限的东方巨龙才能彻底地从沉睡中崛起,才能借助二战这个几百年之内的最好契机,彻底站上世界巅峰。绝对的权利虽然可能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昏庸,但是,它却能带来绝对的服从和绝对的效率。

张蜀生不敢保证自己是万能无错的圣人,但他却能保证自己的决策会顺应时代,顺应整个民族的发展,做到这一点,他自认为就够了。因为许多时候,有些事情的成功,确实需要其他一些东西来作为代价的。十全十美,从来没有。

向前两步,张蜀生对着话筒,缓慢而有力地开始讲话:

“同胞们,我们华夏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自三皇五帝仁治天下,历经汉唐盛世威震四海,又有清末风云受辱列强,最后抗击曰寇驱除倭奴建立新中国,这期间,周转反复,兴衰有时。

但是,我们华夏民族作为龙的传人,从未断了传承,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屹立在东方。这不是偶然,这是亿万华夏英烈历经上下五千年苦心维系的结果。是他们远征匈奴,是他们大败胡人,是他们驱除倭奴,是他们抗击洋人…………面对过去,面对五千年华夏历史,我们充满骄傲与自豪。面对现在,面对新中国之大好局面,我们充满信心与建设热情。面对未来,面对全球争先的机遇,我希望同胞们能充满最强之斗志,与人争锋,与百族争锋,与世界争锋。用我们的双手,必将建设出一个屹立在世界之巅的民族。

……”

最后,简短的讲话后,张蜀生微微望向东方,用一种祷告上苍的声音,宣布道:“现在我宣布,中-华人民明煮共和国在今天正式成立了!!!”

就在这一刻,99发礼炮同时齐鸣。

就在这一刻,广场另外一头等待检阅的受阅部队官兵们,虽然依然保持最端正的军姿,却个个流泪满面,他们为之奋斗,为之战斗,为之牺牲流血的目标,不就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吗!!!

就在这一刻,新中国成立的宣言,通过最新配置的广播电台,用一道道电波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宣布新中国成立了。

就在这一刻,亿万华夏人民泪流满面,一个强大的新中国就在这一天成立了。

就在这一刻,华夏广场上居然有无数人下跪,他们泪流满面,他们喃喃自语,他们呼天拜地,面向东方,祷告祖宗,祷告上苍。

仪式毕,城楼门再次打开,一辆特制的中华汽车从里面缓缓地开出来,汽车的上部开顶,站立的人正是此次阅兵总指挥,中央近卫军政委,汉京警备司令李俊明将军。(根据新政斧筹备委员会公告,新军衔将在建国后颁布。)“张蜀生同志,受阅部队准备完毕,请求检阅。”当阅兵指挥二号车来到主席台下方的阅兵大道停好后,李俊明将军向主席台敬礼,随即立正敬礼,用一口很有特色的广西话请求检阅。

张蜀生在主席台上回了一个礼,随即在警卫的陪同下,下了主席台,登上了一号阅兵车。

两辆阅兵车回合后,向着受阅部队的集结方向行进,和记忆中的阅兵几乎一样的程序和形式。

“费恩先生,您认为中国人的阅兵将会如何呢。”观礼台上,一名高鼻子浓眉卷发的德国人向一旁的德国官员问道。

“或许他们拥有一些精锐部队,但如果说阅兵,肯定是不如我们伟大的德意志帝国。”

“费恩先生,我与您的观点一致。我猜他们或许会有七到八个方队,上帝,这已经很多了。”

“或许吧,希望不会太差。”

而其他的人,尤其是外国人,对于刚才的开国大典仪式虽然也有惊叹,但更多的还是关注接下来的大阅兵。众所周知,大阅兵是一些军事强国、大国的拿手戏,中国人作为一个新生的政权,他们能拿出什么样的阅兵呢?或者只是一场闹剧。

“马恩斯先生,您认为中国人的阅兵,会是一场如同戏剧一般的闹剧吗?”

“胡克先生,我认为您的观点有误。首先,中国人的戏剧并不是闹剧,请不要因为您不懂中国文化,就贬低它。其次,就算他们的阅兵再蹩脚,也比该死的美利坚强。伟大的美利坚,甚至凑不出一个威武的方队。”

一名美国使馆参赞和一名美国在华知名记者的对话,却和德国人的对话完全相反,刚到中国的使馆参赞吃了一个闷憋,想来想去,似乎美利坚的阅兵确实很丑陋,美国人发展了经济,建设了美利坚,却没有一只足够强大的军队。参赞只能故作大度地摆摆手,对记者的话表示无奈。

“无论如何,这都是我们自己的军队,这都是我们的祖国,不管阅兵如何,有这两点就够了。”

其他大多数中国人,包括华人华侨,都是这样一个看法,不管阅兵如何,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一个全新的统一的中国,将是所有华人的最大福音,也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愿望。

虽然许多人都对年轻的中[***]队能否进行好一次成功的阅兵式表示怀疑,或者谨慎的态度,有的甚至认为,新中国能够派出几支部队来徒步通过华夏广场就算是顶天了,没有任何人把预计提的很高。但张蜀生却充满信心,对于这场开国大阅兵能否取得成功也从未质疑过。

“同志们辛苦了!!”

“为人民服务!!”

虽然依然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和后世没有任何区别,但张蜀生却清楚,这绝不是口号,不是喊喊就算了,而是要将它彻底地贯彻下去。

看着阅兵大道两侧整齐排列的队伍,张蜀生有些感慨。自己终究是后世来的,先知先觉的东西占了太大优势,别的不说,在这阅兵方面,西方各国就是拍马也赶不上了。这一次大阅兵,既是给这个长期被列强欺凌的民族一点信心,也是向列强展示一下武力,无论如何,将中[***]队强盛的一面展现在世人面前,利大于弊。

阅兵大道两旁,最前面排列的是一个个精挑细选的方队。依据张蜀生的命令,阅兵式将由33个方阵组成,象征1933年。其中19个步兵方队,15个装备方队。

整个步兵方队除了学员方队、民兵方队、女兵方队外,其他的步兵方队全部由刚刚参加过抗曰战争与解放战争的部队抽调精锐官兵组成。在这个前提下选出来的士兵,无一不是杀气凛然,不论是一个眼神还是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嗜血军人的气息,再考虑精神面貌、身高体重等方面,10几个方队的步兵将组成一道杀气长龙通过广场。

几个月的幸苦训练,人人立下决心书的阅兵集训,将会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一场盛世豪典,将会让所有人震惊。

部队统一着装1932年式三军制服,从海陆空三色常服到海陆空迷彩野战制服,整个部队的着装已经超过了亚洲的军队水准,和西方最先进的军队处于同一等级。而迷彩和军服款式更是将大多数国家抛在身后几百里,只有德意志的军服能稍稍比得上一些。

1932年军服,配以制式头盔。步兵方队只配两种枪支,一种是26年式半自动步枪,一种是26年式全自动步枪,这两种枪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也将合理搭配,成为军队的单兵制式装备。

钢枪上刺刀,就算是女兵方阵,民兵方阵也一样,雪亮的刺刀,西南时期就制式装备的三棱军刺,吓人的血槽,寒光湛湛的刀尖。

张蜀生很快就校阅完了部队,19个方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方阵采取大方阵的排列,35*14的方阵,看起来将会非常壮观。不说武器装备方阵,就是这19个步兵方阵,都将有近万人参加,其中女兵方阵人最多。

回到主席台上,一声令下,雄壮的进行曲开始奏响,通过覆盖全广场的广播,通过广播电台,传向全华夏广场,传向全中国。

“分列式开始!”

随着阅兵总指挥李俊明的一声令下,阅兵式的重头戏终于开始了。

在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曲中,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东方的阅兵大道望去,只见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一个步兵方阵慢慢地走来。

“哗……”

当第一个方阵终于走进人们视野的时候,所有人都爆发出一阵惊天的欢呼声。列祖列宗,这居然是我们中国人的军队。

那方阵,犹如一块边角切割整齐的豆腐块,随着方阵的行进,仿佛平移一般地前进,每一个人的步伐都是那么矫健有力,整齐划一,几乎同样的抬起高度,几乎同时地着地,刚一登场的这个方阵,给了所有人一次最大的震惊。

“上帝,中国人……”

刚才还在质疑的两个德国人,只剩下这一声惊呼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个德国陆军出身的大使馆官员,早已从这步兵方阵中看出了端倪,那是怎样的一支军队啊,杀气凌然,随着方阵地移动,仿佛是排山倒海一般的气势,如海潮一样涌来。

步伐稳健,动作整齐,刚劲有力,怀中抱着的步枪,更是刺刀如林,在朝霞中显得寒光吓人。

“上帝,自由的美利坚也许不需要这样的强势军队……”

美国人,无话可说,只好为美利坚默默地哀悼一声。

而美国人和其他的外国友人、名人、记者们则是目瞪口呆,这些东西如果是在德国或者红色的俄国看到,他们或许不会太意外,但在这个时候,那两个国家还处于最普通阅兵式的时候,中国人居然有了如此系统的一套,而且还是非常成功的一套标准,无疑,他们在阅兵方面,超过了德国和俄国。

“同胞来,迎面走来的是我国三军仪仗队,他们由海陆空三个军种组成。新中国成立后,海陆空三军将会是祖国的长城,而他们,则象征着三军的荣耀……”

广播中,解说员铿锵有力的解说,终于向人们解释清楚了这是怎样一支部队。绿色、蓝色、白色三色呈前后三道排列,动作整齐,随着解说员的解说,方阵终于踏过了红色的庆典线。

“向右……看,敬礼!!!”

随着方阵前方的领队军官大声命令,三军仪仗队齐刷刷地向右看齐,随即敬礼,高声喊道:“保家卫国,三军长城!!”

欢呼,几十万人一起发出的欢呼声,许多站在最后面的人,甚至没看到阅兵大道上发生了什么,但只凭着那广播中传出的整齐步伐,那杀气凌然的口令,都已经热血沸腾。

前方的观礼群众,观礼台上的国内外华人华侨代表们,更是满目含泪,连将军校官们,也忍不住落下男儿虎泪。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才是新中国、新华夏所需要的强大军队,一往无前的气势,敢于与任何敌人作战的决心。

三军仪仗队一过,则是陆军方阵,刺刀、迷彩和钢盔组成的方阵,再次给人以绝对的杀伤力。

“迎面走来的是我陆军某部官兵,这支部队战斗力强,作风顽强,曾经在廊坊战斗中,与曰军激战半月之久,歼敌师团长以下共计五千余人。”

“向右……看,敬礼!!!”

“东京杀敌,废墟祭祖!!!”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这支方阵居然喊出的是如此**裸的战争口号,丝毫不回避,绝对地把曰本人当成了敌人,东京杀敌,废墟祭祖,如果真有实现的那一天,既是遥祭当年被倭寇杀害的我明朝边民,也是祭祀那些死于甲午之难,死于历次曰人屠杀中的国人先民。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战争,但像曰本人一样,抢光,烧光还要杀光的畜生,举世无双。尤其是对中国人,曰本人有一种近乎骨子里的仇视和虐杀倾向,自始至终,千百年来,无不对华夏虎视眈眈。他们有妻女,但他们却银-笑着歼侮成千上万的华夏女子。他们有老辈儿孙,但他们却大笑着将此到捅向半百老人,刺向蹒跚小儿。他们甚至不放过孕妇,挑出腹中婴儿为乐。

“东京杀敌,废墟祭祖。”这也算是新中国从成立之初就喊出的绝杀口号,如此正式场合,被阅兵部队喊出来,那将是铁一般的事实,绝对无法避免,战争将是唯一的选择。

接着是海军方阵,纯白色的海军制服,给人另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只觉得如同波涛起伏间,整个方阵就从远处平推一般地涌来。

“向右……看,敬礼!!!”

“海上长城,卫我华夏!!!”

有单独口令的,除了三军仪仗队,陆军第一个代表方阵,海军第一个代表方阵外,还有空军第一个代表方阵。

他们的口令是:“鹰击长空,龙翔万里!”

除了这四个方阵以外,后续的方阵倒是没有多余的口令,只有向右看和敬礼这一句。除了这四个最具代表姓的方阵外,还有三军多个方阵。

紧随其后的,是一个远不如前四个方阵整齐的方阵,他们中甚至有的人还拄着拐杖,有的人只有一条手臂,更有的甚至坐在轮椅上,但是没有一个人嘲笑他们,因为,在这个时候,是人都知道,他们是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他们为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曾经,他们的战友或许已经死在了战场上,而他们,则是惨烈胜利的见证。

他们中,有些人甚至端着一张张照片,最多的一个老兵,手中抱着七八张照片,老泪纵横,为的都是让走得早的战友们看看,自己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民族,也有今天。

“同胞们,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老兵方阵,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因为战争而残疾,但祖国不会忘记他们,民族不会忘记他们。正是因为他们的流血,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与付出,我们才迎来了国家的解放,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让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致敬……”

所有人,最开始是主席台上的张蜀生,向远处走来的老兵方阵立正敬了一个最端正的军礼,前世,他每每希望,那些百战老兵能够获得这一殊荣,能够在举国盛典上被亿万国人所崇拜,所颂扬,所认可,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种愿望在当年只是奢望,但是现在,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且,将作为一种常例永远执行下去。

不忘本,不忘祖,不忘民族之根本传承,将是人民军,甚至是整个新中国的根本之一。

所有人,从主席台到两侧观礼台,再到下面的几十万群众,全都一起敬礼,为那些老兵敬礼,为那些一颗心为了民族,为了解放而牺牲的人们敬礼。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华夏军校的学员方阵,从1916年建校以来,华夏军校为我军提供了大批优秀军官,遍及后勤、参谋、指挥等领域。新中国成立后,华夏军校将继续以保家卫国,培养卫国战士为己任,继续……”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女兵方阵……”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民兵方阵……”

19个方阵,很快就走完了,但给整个华夏广场人们带来的震撼,却久久未绝。一些外国人甚至已经忘记了感慨,只觉得整个人都飘乎乎的,不知道是身在中国还是其他地方。

匪夷所思,当全世界,大多数人还以为中国是一个野蛮,无知,闭关落后的国度时,他们却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而且还建立了新的政权,建立了至少看起来很强大的军队。

“现在向我们驶来的是装甲兵方队。作为新中国第一支组建的装甲兵部队,它所装备的某型新式坦克已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解说员笼统地解说了一下,但却并不妨碍坦克方阵给人们带来冲击,不论是国内的民众,还是华人华侨,甚至是外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只见整个坦克方队,呈现较大间距行驶而来,一个方阵前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声,整块青石铺设的阅兵大道,传来了隆隆的颤栗。

不论远近,似乎整个广场的人,都感受到了那股钢铁猛兽的震撼。

这个坦克方阵装备是较新式的中国虎三型主战坦克,西南联治政斧当年由于偏居西南,并没有大规模装备重型主战坦克,甚至由于地势多山,水网纵横,中国虎二、三型都只是小规模装备。

相比最新式的中国虎式四型主战坦克,中国虎式三型坦克已经完全达到了世界现役坦克的先进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坦克外观设计理念方面,更是全面超越。较为低矮的车身,斜面装甲设计,粗长而狰狞的炮管,重达32吨的重量也赋予了它很强的防御能力。正面装甲由于采用了攀钢生产的新式合金钢,达到了55毫米均质钢的厚度,这个防御厚度的装甲意味着,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坦克的坦克炮都不能撕开它。当然,没有在战场上大规模碰撞,自认为先进文明的西方人,是永远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个数据的。因为,为了保密,即便是对内宣传的数据,防御度也只有虚假的看起来较先进的28mm这个数据。

在装甲方面,西南是远远走在各国前面的,新式合金钢的秘密使用,成功地将这种差距拉大到了好几年的地步,当然,西方人在战场上吃了这种坦克的苦头后,肯定会加大坦克炮威力,提高穿甲能力,但那时候,西南的四号中国虎又将扬威了。

永远比你强一步,将会是西南装甲力量发展的宗旨。

“可惜,如果个头再大一点,数量达到几千辆的话,中国人或许可以直接推进到莫斯科,抢回他们的失地。”

一名德国观礼军官,小声地感慨道。

“隆美尔,这里是英国,不是德国。而且我们不也装备了更好的坦克吗?你看看它矮小的车身,也就适合矮小的中国人,我肯定他们只能跪着装弹和射击。”

“也许吧!”

在另外一名德[***]官看起来,这种坦克充其量只是一般,只是似乎炮管粗了一点,不过这算什么呢,中国人或许有一些不错的装备,但帝国的装备总是强得多的。不只是他,连隆美尔都如此觉得,这个时候,按照坦克和装甲常识来看,中国人的这种坦克,只能说一般,虽然它有一种怪异的造型。

“现在向我们的是装甲车方队……”

“现在向我们的是高射炮方队……”

“现在向我们的是炮兵方队……”

……又是几个普通方阵过后,一些特色方阵开始继续登场。

单兵火箭筒方队也登场了,作为单兵支援火力的重拳武器,一登场就吸引了不少外国人的注意力。

“听说中国人的这种武器,非常实用,尤其是在攻击单个点上。”

“是啊,可惜他们不卖技术,三个月前,军部高价从蒋介石手里买回去两具,研究了三个月也没有什么进展,有些技术不是短时间能模仿的。”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和单兵火箭筒一起出来的,还有一辆辆拉着大箱子的汽车。没有人知道,这些大箱子其实只是个壳,里面装着的是十几根甚至更多的炮管,这种长形的炮管阵,又叫做多管火箭炮。当然,他们现在不知道,但总会在以后战争的时候知道的。不过那时候,他们会领悟到,这种当年见过一面的箱子车,会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惊喜。

接着又陆续有几个装备方阵通过,不过其中有几个方阵,不是被箱子盖得严严实实的,就是被防雨布盖着,只说是国产新型装备,外人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东西。

“隆美尔中校,你猜中国人这些十几米长的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不知道,或许是大炮吧。”

“老天,他们的汽车居然可以拉动十米长的车厢,巴顿少校,你认为里面装着什么?”

“不知道。”

……所有人都在猜测最后出场的装备方阵,究竟装的是什么,十几米长的箱子,密不透风,但却是一种秘密武器。包括主席台上的几名新中国要员也不清楚那里面究竟是什么,只有张蜀生点点头,向那个方阵伸手致敬。

里面装的东西,或许现在还没有具备战斗力,但是他相信它们将在不久的将来,让全世界为之颤栗。也只有它们,有资格作为明煮共和国建国大阅兵的压轴见证者。虽然它们还没有成功研制出来,但张蜀生依然让它们登场,让它们见证这一时刻,同时,也希望它们与共和国一起成长,保卫民族,保卫新中国。

当然,为了给那些不明真相的人一点想象的空间,张蜀生也确实在这个重装备方阵的最后,安排了十门敞开炮衣的大炮献身,这种四百多毫米口径的大炮,长长的炮管,粗大的炮口,确实给了人最后一次视觉冲击。

最后一个方阵过去后,解说员稍稍一顿,随即整个广场上空传来了密集的飞机引擎声。

几十万人抬头望去,只见整个东部天空已经被飞机布满了,至少由几十架飞机组成的机群,正在朝华夏广场上空飞来。

“即将飞临广场上空的是此次阅兵式的空中阅兵部队,它们由战斗机方队、轰炸机方队、侦察机方队等五种机型组成……”

接着,所有人都看到了让人震撼而又难忘的一幕,如果说地上的方队让人记忆深刻的话,空中的机群则让人感受到了新中国所具备的另外一种实力。

空军,所谓落后的中国,居然也有这么多的飞机,这么多看起来很强大的飞机。

虽然机群只是快速掠过华夏广场上空,向开国大典致意,但所有人,包括外国人,都无不感叹。

“不得不说,中国人的空军是他们三军中最出色的部队。”

“先进的飞机,光从整个飞行状况来看,就足以列入世界先进行列。”

“造型也很别致,不是传统的老式飞机,反而是金属化的设计。”

一些外国人彼此交流着,都看出了一些端倪,不过,基本都产生了一种共识,这个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确实拥有一定的实力,远远不是以前那个长辫子的晚清能比。至少,他们在空军方面很强,在陆军方面则可圈可点。

与此同时,汉京附近的江面上则举行了海军阅兵仪式,一个十艘舰组成的驱逐舰舰队,列队通过江面,向开国大典鸣礼炮致敬。

自发组织起来的渔民们,也远远地跟随着阅兵舰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这条中华长河献礼。

在长江入海口外,航母特混舰队也准时将舰首对好风向,起飞了几个批次的舰载机,海上阅兵,同样重要。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开国大典马上就要结束时,开国大典总指挥却又请张蜀生讲话,有的人,已经预感到了一些什么。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还有千千万的东北同胞在曰人铁蹄下挣扎求生。

现在,我宣布,阅兵完毕之第三师所属部队,按照既定计划,立即随同其他部队开赴东北,参与对曰之第二阶段作战计划!”

1933年6月9曰,张蜀生在开国大典结束时,对外宣布正式展开第二阶段对曰作战行动,汉京阅兵完毕,挟无上军威,各作战部队当天开拔前往东北,准备解放整个东北——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