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历史 > 超级科技强国 >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广州和谈

超级科技强国 第一百五十二章 广州和谈

作者:捕鱼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20 14:21:02 来源:bqg90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英国公使蓝普生叼着他那标志姓的大烟斗,听着对面蒋介石振振有词地讲述,心里却在不停地想着自己肩负的任务。国内一天连发三道急电,让自己来见一见这位接受过不列颠王国太多支援的所谓半个中国的领导人。

“蓝普生先生,刚才我们一起看到的是我手下最精锐的一个师,在贵国的帮助下,这样的精锐陆军师,我还有九个。整整十个精锐陆军师,将会对我的任何承诺拥有着最有力的保障。”蒋介石刚刚陪同蓝普生去观看了一场小规模的军事会艹。

在蓝普生找上门来之前,他每天都催顾维钧去公使馆见蓝普生,为的就是想在这次西南和英国的冲突中,实现南京政权的利益最大化。可惜这个狡猾的英国佬,总是称病不见,“如果贵国能够予以大力支援,我的军队保证能够至少牵制一半以上的西南主力部队。”

蓝普生不置可否地放下烟斗,定定地望着蒋介石,似是询问道,“贵军一个师能对付几个英国陆军师?”

对于英国公使的这个问题,蒋介石觉得有些摸不着边际,不明白他为什么忽然这样问,难道是想对比一下两军的差距。对于英国人,他心里总有一种未知的畏惧,因为不了解,所以畏惧。见蓝普生有些怪异地问起,他稍微犹豫,说道,“两个师应该能比得上贵军一个师。”

蓝普生顿时摇摇头,向他摆摆手,伸出两个手指,用一种非常遗憾的语气说,“蒋先生,英国陆军的远东部队曾经在中缅战争中得到过教训,两个师的部队败在了一个师的西南军手下,四个师的部队,不敌张蜀生的两个主力师。照这样计算,西南除了已经调往中缅边境的两个主力师和一个卫戍师外,还剩下八个主力师和十几个卫戍师,试问你所能控制的嫡系部队,能派出足以抗衡这些西南军队的十几二十个精锐师吗?”

蒋介石微微一愣,心里不禁暗恼,被英国佬绕了一圈,吃了个小亏,不禁笑笑,“蓝普生先生,有时候,单纯的数字对比并没有实际意义。中国人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我的部队是在自己的国土上防御作战,在这方面是比贵国的远东缅甸军强的。”

“嗯。”蓝普生不置可否,正想继续询问什么,却见一个蒋介石的侍从官走进来,附耳在他身边说着什么。

蒋介石的目光中先是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愕,接着是一丝隐蔽的喜色,随即神色再变,却是显得惆怅无比,“公使先生,我很遗憾地告知您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我的情报部门刚刚得到消息,西南的张蜀生连夜增调了两个主力师前往中缅边境中方一带之龙陵,永德一线,另外,情报人员还报告有大批火炮、铁甲车随行,甚至连昆明周边的机场也繁忙无比,在郊区的情报人员能够见到整整一天都在不停地飞向南方的飞机。”

“啪!”的一声,蓝普生正要去端茶杯的手却反而将茶杯碰倒了,乍闻这个绝对称得上是坏消息的情报,他第一直觉是怀疑,接着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自己是公使,蒋介石不至于骗自己,难道真的是怕什么来什么?

身为中国公使,他非常清楚,蒋介石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发动对西南的进攻,首先,以国民党部队的作战实力,自保勉强,进攻却远远不足,何况北方的抗曰战事如火如荼,正如西南那位没有进攻国民党一样,这个精明的东方政治家不可能去打一场见不到胜利的争议战争。

他或许只是想凭借拖住一部分西南军队来向帝国‘请赏’。

如果没有这个刚刚送到的情报,或许他还会讥笑一下这个蒋委员长,然后把帝国的决定告诉他,勉强答应加大对他的支持。

然而,现在,他却只能急匆匆地抛出底牌,“蒋委员长,作为一个中国通,我曾经屡次向国内举荐你,才有了后来的三国联合支援计划。既然缅甸边境有发生战争的危险,你也应该立即动员你的部队,至少做到你说的那样,拖住一部分西南军队。”

“公使先生的意思是,战争将无可避免吗?”蒋介石笑道,他从未觉得这样爽,甚至已经忘了之前张蜀生和西南集团给他带来的巨大不快,能看到英国人吃瘪的样子,他真是激动无比。

“不,不不,蒋先生你应该明白,我作为一国公使,肩负的使命应该是解决争端,而不是促成战争。很抱歉,使馆还有一些事情处理,对于加大对贵政斧支援力度的问题,我会整理一份详细报告上交国内的。”

蓝普生起身,匆匆离去,回到公使馆第一件事情就是将从蒋介石那里听来的情报发给缅甸的远东陆军司令部和英国外交部。

他有一种预感,这一次,不论更大规模的陆地战争是否会爆发,自己都将再次成为一名英国谈判团成员,因为,他实在是不看好缅甸英军。这个时候,一旦海军再有激进的动作,那么缅甸和印度就将遭受中国人近6个师部队的怒火。六个师十几万西南大兵,难道真地要踏上缅甸的土地,去对付那些只能欺负殖民地暴徒的帝[***]人?

他深知,和当年的中缅战争时期一样,英国在缅甸的驻军虽然一度达到了五个师的超殖民地配置水平,但随着各殖民地愈发密集地爆发冲突,部队陆续调走,又恢复到了以前两个师的常规备战水平,当然,武器装备也和当年一样,甚至连步枪都没有更换过,不过听说在中缅边境缅甸一带修了一个前线机场,停放有几架老式飞机作为侦察机使用。

缅甸实在是太远了,战略价值只有在它可能失去的时候才能得到体现,所以,和上次战争爆发时一样,这次帝国同样没做好准备。因为,没人知道,中国人什么时候会打过来,而帝国却不可能一直在那里驻扎庞大数量的军队。

至于西南,他已经派参赞应格兰去了昆明,可惜,得到的结果是张蜀生身体不适,让参赞等候一些时曰。当蓝普生得到这个结果的时候,不禁失语,因为这和他之前拒绝见蒋介石的外交官顾维钧的理由完全一模一样。

中缅边境,瑞丽一带。

丁伦是缅甸边境小地方腊戍的村民,经常带着缅甸丛林里的山货或者石头来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跨越国境只需要一张中国边防机关签发的证明。

作为一个靠山吃山货,靠山吃石头的缅甸人,缅甸腊戍通往瑞丽的这条贸易线就是他的生命线。

缅甸人只有名而没有姓,从小时候,别人还叫他‘貌丁伦’的时候,他就和那些叔叔伯伯们一起来中国这方做生意,不过那时候,中国这边的村镇和缅甸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人多一些外,都是木房子,破破旧旧的。

然而,这些年,他见证了中国边境城市瑞丽的飞速崛起,而这个时候,他已经被人称作‘郭丁伦’了。从当年的小孩‘貌丁伦’,变成了同辈人口中的郭丁伦,是个成年人了。从当年只能用小背篓背两块石头,到今天能挑一大筐山货,或者一大背篓玉石毛料了。

中国人先是提出了边境的概念,随即这里出现了军队的哨所,中国人并没有蛮横地改变他们的贸易习惯,而是让他们去边防哨所领取临时通行证,这种证件的有效期只有来回两次,当天有效,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持有这种证明的人却不会遭到那些看起来威武无比的中[***]人的任何刁难。

接着,他发现中国人的村子开始修学校了,那些以前满村子跑的小屁孩渐渐地看不到了,都跑到教室里坐着,据说是上学念书了,听说他们每顿午饭都是免费的,这让丁伦羡慕不已。

回头看看身后跟着的小儿子,**岁的光景,已经背上小背篓,装着山货跟自己跑边卡了。

再后来,中国人的村镇开始繁华起来了,修房造屋的事情也多了,甚至还有人开始修建马路。听说对面的中国人,家家户户都能种上一种神奇的水稻,但缅甸人即便是从稻田里偷一把回去留作来年的种子也没有用,因为第二年,这些种子大半都是稗种了。

他甚至去过一次瑞丽,那里已经有四五层高的小楼房了,让她有一种身在梦境的感觉。

随着中国西南逐渐富裕起来,边境贸易也越来越发达。勤劳的缅甸人从缅甸一方源源不断地将土特产,木材,玉石毛料,甚至是毛皮,宝石等等,源源不断地送到中国。

而在中国,他们甚至可以在边境小乡场上买到火柴、钉子、小孩子喜欢的气球、肥皂、甚至是猪肉糖果等等。缅甸一边的边境村落乡镇,一无所有,即便是小杂货店里摆的商品,也全是从中国这边买回去的。

这次他带了一些上好的玉石毛料,准备去换一笔钱,有了资本,又有了进货的钱,他就可以在老家腊戍开个杂货店。他想和对面那些曾经和他打交道的贸易贩子们一样,从跑腿子的人变成坐店的人。

来到了中国的边防哨卡,丁伦又站在了第一的位置,早早地天不亮就带着小儿子来排队了。早上七点,边防哨卡的军人们准时升起了一面中国人的国旗和军旗,随后几名持枪的边防士兵列队走向哨卡大门处警戒。

今天为什么没有打开哨卡呢?

丁伦有些疑惑,以前这个时候,哨卡应该打开了,中国人的边防工作人员也将开始发放通关证明。

“您好,尊敬的长官,请问今天几点开放哨卡呢。”丁伦对这些威武不凡的士兵一直保持着近乎仆人般的小心翼翼,不过他对这些士兵的印象不错,他们从不卡拿要缅甸人的东西,更不打骂自己这些‘外国人’,只要不触犯他们的规定,或者不擅闯,他们甚至会在你通过哨卡时,帮你拉一把背篓。

“你好!刚刚接到上级命令,腊戍通往中国的口岸将即时关闭,一切闲杂人等不予进关。”士兵啪的一声立正,左手持枪,右手拍在枪上,严肃地说了一个令丁伦失望无比的不开关理由。

“尊敬的长官,您看孩子这么小也跟着一起跑生意,挺不容易的,冒昧地再问一下,大概什么时候会再次开关呢?”丁伦身后的人也听到他和中[***]人的对话,这些中缅边境的缅甸人,都是会说汉语的,甚至使用西南的人民币。听到关口关闭,每个人都眉头紧蹙,却又不敢喧哗。

“抱歉,军事机密,无可奉告。”士兵严肃地回答道,随即一个转身立定,不再理睬这些缅甸边民。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缅边境各个口岸。

英国人开始从各个方面得到不利的情报,比如,中国人的战机正在向瑞丽机场大规模云集,而两个师的主力部队更是连夜开拔来到中缅边境,与瑞丽的两个师形成犄角,随时可以对缅甸发起全面进攻。

蒋介石的情报人员发回去的‘详细情报’也被作为英[***]方的重点参考情报。

在国民党间谍的讲述中,他们见到了昆明通往瑞丽方向的公路上,成群结队的卡车,正在运送着作战物资。

而进一步的情报是,整个云南境内的退伍士兵已经接到了随时准备复员的通知,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多年职业化军队建设的结果,让那些老兵们时刻惦记着回归部队,只要这道征兵扩军命令最终被下达,西南将立即多出至少两个师的大龄老兵部队。

再接着,国民党军队还来不及执行南京政斧关于‘拖延相当数量之西南军队’的命令时,便发现了种种异常。

首先是西南的飞机开始不间断地在两军防御带上空巡逻,接着,福建和湖北,陕西一带,更是发现西南军在进行实弹演习,远在几里外都能听到对方试射重炮时产生的巨大爆炸声。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不利情报,缅甸英军远东司令部也陷入了惶恐中。

在英国人终于派出侦察机进行空中侦察时,飞行员吓得差点将飞机开到了山沟里。他是这样向腊戍机场报告的,“报告,我……我……在我飞机的下方,发现,发现连绵的炮群。重复一遍,是连绵的炮群。粗长的炮管,我敢肯定是120mm以上的重炮……上帝,我看到了什么,几十辆坦克,中国人居然集中了几十辆坦克……上帝,我敢保证,它们将会用来突破边境防线……噢,不,上帝,中国人的高射炮发现我了,正在向我开火,上……”

报告到此为止,侦察机被击落了。随后被派去的剩余三架侦察机,发回了同样的结果,可惜,后面三架飞机更倒霉,直接被中国人驻扎在瑞丽机场的战机凌空打成了碎片。

三天后,英国伦敦。

“首相,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中国人集中了大约六个师的兵力,重兵囤积在中缅边境中方一侧。他们并没有发起主动进攻,但是,各方面情报显示,他们的作战决心异常坚定。陆军部已经紧急下令印度司令部调集两个师的部队支援缅甸的远东司令部。”一名首相官邸的军事顾问正在向麦克唐纳做报告。

麦克唐纳眉头紧蹙,转头问旁边一名文官,却是他的外交助理,“应哥兰见到张蜀生后,和他谈的怎么样?”

外交助理微微一犹豫,还是将手中的报告递给了首相,“抱歉,首相阁下,我想你或许应该在阅读这份报告前,保持一种较为平静的心态,因为……中国人的要求实在是太荒唐了。”

麦克唐纳狐疑地接过报告,认真地看起来,他知道,当那位西南军阀调动六个师的兵力囤积于中缅边境时,这场中英战争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帝国决不会与中国人在缅甸甚至印度进行一场胜负难料的战争,而支援远东的航空母舰昨天才刚刚起航,检修太麻烦了,因为它们从未进行过万里之遥的远航。

然而,刚刚打开报告,麦克唐纳的心就是一紧,对于见惯风浪的他来说,此时此刻从报告上看到的东西,依然让他难以抑制地怒火喷发!

“砰!”

麦克唐纳猛地一巴掌拍在办公桌上,这位绅士首相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暴怒过了,将身旁两名顾问、助理吓得噤若寒蝉。

良久,他才闭目说道,“告诉蓝普生,答应中国人的广东和谈。”

直到两名助理离开后,他才睁开双眼,本应该愤怒难平的眼神,此刻却显得那样地淡然,“一个作风强硬的领导人,一个刚刚进入世界前七强的经济体,一支作风顽强悍不畏死的军队。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那就让我们多给他制造一些牵绊和荆棘吧。”

留恋地看了看首相办公室四周,他不知道,当谈判开始,或者谈判结束时,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坐在这间象征着首相权利的办公室里。

“或许,退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未完待续)

笔趣阁已启用最新域名:biquge001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