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 > 第五百八十八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人生有三大境界,

第一重,正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人云亦云罢了,也是肉眼凡胎的境界,如同网络刚刚兴起,对于热点事件,被人断章取义的引导,自以为了解。

而第二种境界,则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吃亏吃多了,再次看到似曾相识的热点事件,则会清醒的做出未知全貌,不予置评的判断。

至于说第三重,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实则两种不同的境界,是自身的诸法实相,也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山水之间,山利于己则见山,水利于己则见水罢了,站在自身的立场上,对于山水进行定义。

而佛陀之流的大能则是超脱其上,本身就应该是裁判的身份,而不应该卷入其中。

大能和佛陀,会对这些因缘际会,放任自流,进行有限的引导,绝不会贸然插手,亲自涉身其中。

六王子和黑熊精等人,自是来向罗浮求助的。

只是,两方虽然所求一致,但目的却是截然不同。

黑熊精只是为了抓回金毛吼,免得自己在菩萨面前落下一个办事不利,疏忽大意的印象。

六王子则是想要斩妖除魔,光复狮驼国江山社稷。

对待二人所求,罗浮自然也要做出不同的应对来。

面对毕恭毕敬的跪在大殿之中的黑熊精和六王子,罗浮道:“黑熊精,你为南海珞珈山紫竹林守山大神,此事固然有玩忽职守,疏忽大意的责任,然则,金毛吼于观世音菩萨座下为坐骑,劫数已满,你不过是遭到了无妄之灾罢了,你可自行回返珞珈山,将一切禀明观世音菩萨,届时观世音菩萨自有决断。”

黑熊精眨眨眼,那双豆豆眼中闪过一抹迷惘。

虽然不太清楚罗浮的意思,但他却明白了,金毛吼因为自己守护山门不利,逃出紫竹林,下界为妖,好像自己这个守山大门,并没有什么责任。

就算是直接禀明观世音菩萨也不会受到什么责罚。

至于说什么劫数已满,黑熊精想不明白,他也不想想明白,实在是,在当初占山为王的时候,黑熊精就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妖怪。

他清楚什么自己可以知道,什么事情不该打探。

揣着明白装糊涂,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黑熊精一副懵懂的神色,朝着罗浮大礼参拜,口中道:“弟子多谢佛祖指点,弟子现在便返回紫竹林,向菩萨请罪。”

别的不知道,黑熊精在罗浮那看似含糊的话里,明白了一件事情。

狮驼岭的事情背后因果太大,根本不是自己能够沾染的。

作为观世音菩萨的坐骑,莫名其妙的劫数已满,还下界为妖,甚至都得到了罗浮这位中乘佛祖的背书,这里面的事情是他区区一个好不容易得了正果,但却只是观世音菩萨那里,说好听点叫做守山大神,难听点就一个看门大爷能够打探的吗?

此刻的黑熊精,巴不得自己从始至终都不知道狮驼岭的存在,更加没有在这个恐怖的地方出现过。

黑熊精对于恐怖的定义,可不是那被吃成了人间地狱的狮驼岭,而是这种种因缘际会之后的大能。

六王子显然没想到,之前还一口一个恩公的黑熊精,这么快就要和自己分道扬镳了。

不过对此,他虽有些惊讶,倒也不太在意。

谁让现在都求到了罗浮这个佛祖面前呢?

黑熊精离去之后,六王子愈发神色恳切起来,道:“佛祖,那狮驼国妖怪,手段非凡,神通广大,弟子不是对手,还望佛祖慈悲,垂怜弟子,救我狮驼国社稷于危难。”

即使是在如真禅寺,学艺数年,但六王子和其随从却是始终未曾忘却复国的执念。

罗浮叹息一声道:“痴儿。狮驼国由此劫难,乃是因缘际会,天数使然,你既为我中乘法脉弟子,自当知晓,众生平等,万物有灵,人亦为芸芸众生。”

“弟子愚钝,虽知我佛门经意,广大无边,然则弟子到底难脱凡俗,此生不求长生,唯愿能够光复狮驼国社稷,免我子民,遭遇这般惨痛。”六王子眼泪横流,恳切哀求着。

“你可知,你缘何在我门下,学艺多年,却只得其术,难得其法?正是你放不下这份分别心。”罗浮幽幽叹息。

但他却清楚,就算是六王子放下分别心,他此生也难成大道,摆脱生死轮回。

只是六王子到底是如真法脉,还是一个颇有悟性的弟子,算不上天资卓著,却也称得上是一个好苗子,罗浮倒也不介意,略微点拨一番。

可惜,六王子到底还是选择了执迷不悟,或者说,相比起得成大道,了断生死,他更在意能够光复狮驼国江山社稷。

这种分别也是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的区分。

小乘佛法的声闻乘,自身了断生死,得成大道;但大乘佛法的菩萨乘,却是需要普度众生。

然则在罗浮看来,六王子根本就没有这个资质和能力。

他想要光复狮驼国社稷,救助子民的心,和自身实力,差距太大。

人人平等只是人格,可不管是后天的财富还是先天的智慧,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俨然是天渊之别了。

六王子的不为所动,早在罗浮的预料之中。他叹息过后,道:“罢了罢了,你需知晓,你之所求,需经历大磨难,可即便是你遭遇大磨难,却也难偿所愿。”

微微一顿,不给六王子思索的时间,罗浮径直道:“我赐予你法令一道,你可持此法令,前往地府,届时,自有分晓。”

话音落下的瞬间,罗浮衣袖一挥,一枚炼化法印,骤然飞向了六王子。

六王子慌忙双手接过法印。

但在他接触到法印的刹那,他眼前的景象却是瞬间斗转星移。

在电光火石之间,却是已经从如真禅寺的大殿之中,来到了山门之外,而他的身后,随从们赫然俱都在列。

“殿下。”

看到随从们一个个关心的围上来。

六王子深吸一口气,道:“佛祖赐予我莲花法印,命我持此法印,前往地府,你们为我护法,我这便前往地府一行!”

在随从们躬身应诺的瞬间,六王子俨然已经盘膝而坐,激发莲花法印的力量,一缕神魂在莲花法印的加持下,径直破开了人间和地府的隔阂。

地府的景象迥异于人间,然则明明是第一次进入地府。

但六王子却是根本没有心思理会地府和人间的差异。

相比起地府景象的奇异来,他现在更在意的是,自己现在已经来到了地府,如何才能够见到那所谓的分晓。

就在六王子疑惑之际。

一道飘忽的身影,翩然而至。

朝着六王子微微作揖,道:“敢问可是如真佛祖门下,狮驼国六王子?”

心中一凛,六王子回礼道:“正是,敢问阁下是?”

“王子不必在意在下身份。”来人微微一笑,道:“我只是来作为王子于地府的引路之人罢了,还请王子随我来。”

话音落下,来人一马当先,朝着地府深处而去。

深吸一口气,六王子快步跟了上来。

明明身为生魂,然则此刻的六王子在地府中却是畅通无阻,就像是根本不受地府阴气的影响一般。

随着这位不知身份的引路之人,六王子很快深入地府,一路行来,除了数量庞大的亡魂外,他却是根本不曾见到一个传说之中地府的管辖者。

无论是小到勾魂使者,地府判官,亦或者是鬼王阴帅、阎罗冥君,仿佛整个地府,是自行运转一样。

六王子虽然是心中好奇,却是根本不敢开口询问。

当从地府一路来到了十八层地狱时。

一抹熟悉却又陌生的璀璨佛光顿时映入六王子的眼眸之中。

相比起陌生的地府,熟悉的佛光,让六王子顿时生出了亲近的感觉来。

那自诩引路人的身影,却是在六王子看到佛光的刹那,径直消失在了原地。

六王子福至心灵,快步上前,行礼道:“弟子叩见菩萨。”

没错,此刻这个处于十八层地狱最深处的,赫然正是佛门之中,大乘佛法中,大名鼎鼎的地藏王菩萨了。

地藏王菩萨,绝对是佛门之中根正苗红的存在,乃是直接承西方二圣法脉,就算是现在佛门世尊的如来佛祖,在佛门的资历上,也未必能够超越地藏王。

地藏王没有给予任何回应,只是瞥了六王子一眼后,一抹佛光,骤然飞入了六王子的双眸之中。

在这个一瞬间,六王子的视角顿时分化万千,开始经历一场又一场的因缘际会,生死轮回。

在他的视角之中,他分明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有情众生,造业无穷。

在佛门之中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所谓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做者是,而六王子此刻分化万千的视角中,所看到的赫然正是狮驼国百姓,前世种种。

而那前世种种,最终在今生于狮驼国迎来了一场小范围的清算,那清算,正是狮驼国被妖怪们吃成了人间地狱的结果。

可以说,此刻在六王子所看到的景象之中,整个狮驼国,上至王室权贵,中至权贵豪绅,下至贩夫走卒,无人有冤,有情皆孽。

这一切不过是因缘际会,业债业报罢了。

在短短瞬间,不知道见识到了多少前世造下恶业,今生投身狮驼国的景象。

当终于过神来的时候,还没有精神彻底从那种分化万千的感触中抽身,六王子就迫不及待道:“不可能,我狮驼国,明明政通人和,为何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今生无缘大道,却可于狮驼国恶报之中脱身,不过是前世所造无记业,今生受此果报。”

进入地府的六王子,第一次听到了地藏王菩萨的声音来。

虽然是在如真禅寺修行,但对于佛门的种种概念,六王子自然是清楚的,毕竟,从本质上,六王子实则算不上缘觉乘弟子,他并非是自行觉悟,而是从如真禅寺以法修佛,修行的方向更加贴近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体系,在修行的路子上,则属于是佛门中的地仙法脉。

所谓无记业,属于不记善恶之业,是不善不恶,昏昏沉沉,下意识所做的业。

业可不仅只是行动,要知道在佛门的理念之中,业可分为三业,身业,也即是明确行动所造成的业;口业,语言上的行为;最终的意业,即是思想意念活动的业。

无记业虽然不是明确的恶业,会带来恶果,然则,其本身在非善非恶之中却是偏向于恶的方向。即使是昏昏沉沉,混吃等死的无记业,实则也等于是白白消耗世间,对于有情众生的个体不是恶,但对天地却是恶。

造无记业,并不一定会迎来恶果,但那只是未曾达到阀值罢了。

六王子就是其中的典型。

只是他的果报最小,所以才能够从狮驼岭的妖怪口中逃出升天,但这不代表他的果报,是轻易就能够抹除的。

即使是拜到了如真禅寺法脉之中,可因为自己无记业的果报,最终却是注定无法今生成道的。

乍一看,这些理论仿佛很不讲道理一样。

可是在西游世界,是一个真正有前世今生,生死轮转的天地。

前世今生因果报应,是真实存在的。

当然,这不是手,这种前世今生的因果报应,就真的无法打破。

即使是天道法则对于那些真正的大能而言,也一样是可以打破的,所谓的不能打破,不过是没有那个实力罢了。

就像是唐三藏,轻易的就能够帮助两界山的猎户刘伯钦的父亲超度一般。

毫无疑问刘伯钦父亲的亡魂,肯定是遭到果报,在地府受苦的,只是因为唐三藏的超度,却是帮助对方消了罪业。

前世今生因果报应,就像是森严法网,其中法网条文的解释权,在佛门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罗浮洞悉了狮驼国种种因缘果报之后,不再像是之前一般,而是变得无动于衷的原因。

狮驼岭的妖怪们,吃掉了狮驼国百姓,毫无疑问是造下自身的罪业,但有这样的果报,这却是狮驼国百姓前世恶业带来的。

业只会积累,不会消失了,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哪怕是生死轮回,也无法摸消姻缘业报,当业不断积累,也既会迎来五浊恶世,这是一个又生到死的过程,也是天地的轮回。

作为佛门弟子,哪怕是中乘法脉缘觉乘,六王子也依旧清楚。

可清楚不代表能够接受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