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铁血残明 > 第三百五十七章 条件

铁血残明 第三百五十七章 条件

作者:柯山梦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25: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州应天巡抚衙门内,巡更的梆子声远远响起,传入后衙的书房中。

“圣旨,钱谦益等婪横事情,前旨甚明,何云俱无闻见,又以座师引嫌显属徇庇,其单款有名各犯,即着该按据实究拟,速奏该部知道。”

一名中年幕友低声读完后抬头看着张国维,“圣旨是给巡按的,此票拟必出自温体仁,若是往日只是是平常事,只是如今不是时候。”

张国维神色憔悴,双眼熬得通红,自从接到史可法第一封塘报,他已两夜未眠。从安庆返回苏州之后,刑部的密信便到了,要求将钱谦益和瞿式耘拿送进京。这是刑部的正式行政文书,张国维只得先将两人逮拿,随即启行送京。但同时也上书给皇帝,现在收到的是复旨,语气颇为严厉。

幕友停顿一下又道,“此前大人请辞,皇上复旨不许,那票拟或许也是出自温体仁。”

“请辞之类复旨,一向应当是皇上亲批的,但若果真为温体仁票拟,他便不止是要本官去职而已。”张国维说完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明朝疆域广大,各地各衙门上的奏本不计其数,皇帝一个人怎么也看不过来,题本奏本交上去,名义上都是皇帝批复,但实际绝大多数是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重要的才由皇帝过目,也就是说批复的圣旨可能就是温体仁写的。

幕友知道他的意思,温体仁与东林结怨已久,此番筹备多时,绝不是只拿钱谦益和瞿式耜两人而已,而是要以钱谦益为突破口,将东林众人一个个拉下水。

刑部的密令下达,意味着温体仁对东林的攻击达到高峰,京师波诡云谲,任何卷入这场斗争的人都前途未知,随时可能落入深渊。温体仁到底会牵连多少人,皇帝最后会把这案子办到多大,到底只是敲打东林,还是要把朝中东林连根拔起,一切都不可知,首先要看的就是给钱谦益定什么罪名,然后才能猜测皇帝的心思,这次批复的圣旨,也可以用来推断。

钱谦益下野已久,与朝中东林虽属一派,但毕竟相距遥远,张国维作为东林在地方的大员,又与钱谦益关系密切,仍是目前最容易被牵连的,不由得他不担心。

幕友沉默片刻道,“在下这里也有个估量,温体仁已不是今年方才针对东林,去岁滁州战后拿获高迎祥,中原寇氛稍息,温体仁便已打算动手,恰遇建奴入口,时局动荡如此,皇上自然不愿朝局不稳,今岁流寇复炽,皇上心中作何打算,也未必如他温体仁的愿。”

张国维沉思了片刻开口道,“开弓岂有回头箭,温体仁与东林只能存其一,眼下已是万分要紧之时,安庆……酆家铺战况仍无再报?”

幕友摇摇头,前日收到史可法塘报之后,很快又收到安庆府急报,称有逃卒至怀宁,言称援剿官被数万流寇围困,二十三日又到曹操一营,程龙突围未果,且军中粮草不足两日。

按照安庆到苏州传报的时间算,战斗早已结束,幕友和张国维心中,都知道程龙可能凶多吉少,光是传报来的流寇营头中,就有八大王、扫地王、闯塌天、曹操,总数当在十万以上,都是流寇中凶名昭著的,在滁州时是依靠数省精锐再加边军,现在安庆全无外援,只有应天兵马,程龙就算守住营盘,也只有两天粮草。

张国维的目光缓缓转向烛台上跳动的火光,出神良久之后才道,“数年来本官在江南营伍中精选良家子,方成此一军。”

幕友知道张国维的焦虑,值此首辅与东林决斗的关键时刻,卷入其中的张国维本就进退维亟,这节骨眼上还遇到大败,压力可想而知。

他想想后劝解道,“史道台塘报中说及,已命安庆守备营驻守石牌,或许已救下程副镇。”

张国维在舆图上看了一眼,上面有枫香驿、二郎镇,但酆家店未有标注,上月左良玉曾在此击败流寇,张国维知道大致的位置。安庆的战斗早已结束,他现在只是在等待结果,即便张国维挑选了江南精锐,仍难以与这常年刀口舔血的众多惯贼相比。安庆守备营虽然是应天辖区最强的营伍,但毕竟远在石牌,从接令到出动,按照此时军镇的常识,两天绝不可能赶到酆家铺,也未必对付得了十万流寇,结果似乎已经注定。

更坏的结果,则是庞雨救援途中也被群寇击溃,这样一来安庆再无兵马可用。程龙所领援剿官兵已是江南地区精锐,张国维手中兵力,只剩下驻守江浦一千四百以及驻守**两千,程龙如果兵败,江北局势必定糜烂,流寇在安庆地区纠结成群,一旦顺江而下,江浦、**势难坚守,南京的局面就极度危急。

张国维两天来一直焦急的等待塘报,但又害怕塘报带来坏消息,处于彷徨无措之中。

幕友低声道,“大人明鉴,安庆此一处地方,与苏州千里之外不论,距浦六亦在数百里远,应天之兵不敷设防两处之用,大人前议划出安庆另设巡抚,该当从急。”

张国维有些疲惫的摇摇头,“你所言有理,但如若大败之际议及此,皇上看来有推诿塞责之嫌,眼下当务之急,乃是请朝廷速发援兵,将皇上前旨调派的刘良佐所部调往安庆,砥定大江局势,以免江北一发不可收拾,这奏本难写,但还需预作准备,一旦确定安庆兵败,需即刻发往京师求援为要。”

幕友拿过另一份未写完的呈文纸,提笔犹豫一下继续书写,“该道调回各营于酆家店,不闻分布犄角,正在疑惧(原文),又据安庆府报,据塘报官李行弘……”

张国维眼神落在呈文纸上,烛火之下看得十分清楚,幕友是以张国维的名义写的奏本,这一段有向史可法推责的意思。但张国维没有多说,史可法是安庆的军政负责人,这场大败发生在安庆,担责是情理之中的,他叹一口气站起身来,在屋中缓缓中走。

刚转到书房正中,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老爷,中军厅提塘官送来一份塘报,说是要紧的。”

“快拿来。”

张国维不等幕友去开门,急急的拉开房门,一把接过管家手中的塘报,大步走回房内。

他停在烛台前,紧紧把塘报握在手中,闭眼深吸一口气之后斜对着火光。

“职于四月二十二日接史道台令信,程副镇等部酆家铺被围,命职发兵救援,职领守备营于当日起行,取道宿松前往,四月二十三日于途中遇贼八大王、老回回、扫地王等部,计有十三营约十万之众……”

看到此处,张国维的双手不停抖动,呈文纸发出轻微的哗哗声。

“守备营击八贼一部于二郎镇,斩俘甚众,末将随即一面堵截后续群贼,一面亲领兵马于二十四日经墨烟铺、车马河救援酆家铺,于车马河击败群贼贼大部……”

“哈,哈。”张国维面容舒展,似乎满脸都在发光,幕友也凑过来看,但又怕碰到张国维,只得把脑袋偏着,同样的一脸兴奋。

“计斩贼约五千级,俘获贼众计四万有奇,余贼仍在追剿中,另二郎镇北隘口仍有老回回等贼约数万,职定于明日乘胜奋击。”

“好个小班……庞将军!”张国维激动的来回走动几步,“本官就知道守备营定然能解围。”

“真是没想到,恭贺大人再得一员悍将。”幕友兴奋的跟着张国维,停顿一下又道,“但塘报中似未提及程副将有否解围。”

“那不要紧,杀贼才是第一要事,贼子溃败则围自解。”张国维大步回到桌前,一边看舆图一边核对庞雨的塘报,“不愧本官看中的将才,这庞雨未经太湖,反经宿松二郎镇,如此便断了群贼退路,可谓万千军中取上将首级,了不得。”

幕友凑趣的道,“还是军门慧眼识珠,否则庞将军现今不过桐城县衙中一班头罢了。”

张国维满意的笑笑,随手将桌面上写了一半的呈文纸抓起,揉成一团之后放在火上点燃。

幕友也知道需要重新写奏报,现在大捷在手,就好写多了。

“大人,这捷报如何写,还请大人指点。”

张国维站在原地平复片刻,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早一刻上报大捷,就能早一刻脱离危险境地。但目前只是收到庞雨的塘报,还是一个孤证,地方核定的战果尚未报来。此时张国维最愿意相信的就是大捷,确实手续不全,虽然不能上奏本,但也不能耽搁时间。

“先由提塘官向兵部和南兵部发塘报,等史可法的申详到了,再向皇上报捷,派快马去安庆督催,申详务必详尽,若战果属实,本官要为庞将军向皇上请功。”

……

“报道台大人,车马河两岸共斩首四千三百级,二郎镇斩级数二千一百级,墨烟铺内斩首七十四级,车马河至酆家铺斩级四百五十九级,其他各处零获尚有两百级上下。”

宿松县衙后堂,知县苟天麒正在低声汇报,史可法挥手打断道,“墨烟铺的斩级数都加到二郎镇,车马河与二郎镇,当是守备营战功无疑,核功之时不可混淆。”

苟天麟当即记录下来,庞雨站在一旁并未说话。史可法二十七日才从白崖寨赶回旧县里,首要就是核定战功,他方才话中的含义,是车马河以东的首级都算援剿官兵的,实际上大多也是第二司杀的。

但庞雨并不打算争抢这点人头,在朝廷层面上,普通流寇的脑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贼首,援剿官兵死了那么多兵将,不分点人头的话,张国维脸面上也不好看。

他现在有扫地王这个活人,已由皮应举和马先生核实,这两日已押送安庆,要由应天巡按张暄复核,这最重要的大功不用担心被分走。

整个宿松战役打下来,斩首功有七千多,要用冷兵器杀这么多人是很难的,实际被刀枪杀死的不过三四千,其他大多都是自己踩踏、溺水而死,光车马河中就捞起来上千。

庞雨早已疲惫不堪,想带兵返回营地休整,援剿官兵近乎覆灭,史可法要求守备营留兵守卫三县,庞雨只能将损失最大的第三司调回石牌,其余部队暂时分驻二郎镇、旧县里和太湖县城,好在有些缴获粮草可用,但流寇本就缺粮,庞雨俘获了四万人,还找不到地方安置这么多人,还要管他们吃饭,现在对庞雨来说,安置俘虏比分人头功更紧急。

“斩级之外,此战俘获甚众,如何处置还请大人示下。”

史可法叹口气,他从来没打过这么大胜仗,自然也没有处理这么多俘虏的经验,现在是养人要粮食,放走又担心投贼。

他转向庞雨,“那庞将军以为当如何处置?”

“这些人虽为流寇,大多为老贼挟裹的百姓,亦是吾皇之赤子,下官以为杀之有干天和。”

史可法立刻赞同,杀俘是最便捷的处理方法,左良玉可以把俘虏杀了,史可法作为体恤百姓的文人,是绝不会这么干的。流寇的俘虏一向是个头痛问题,史可法本待拖一拖,等张国维拿主意,但估计张国维也解决不了,显然庞雨提出,只能先议一议。

庞雨一副思索的模样继续道,“若任其自行离去,无论去湖广还是进山,哪里也养不活这许多人,地方官吏不收,遇着官军便是斩了人头冒功,遇着流贼便又投了贼,是以此法也不可取。”

苟天麒听了庞雨的话,立刻开口道,“那庞将军的意思,便只能养着这些人,本官明言在先……”

庞雨只听他开头,便知道此人不想出钱粮,而且很可能连安置都不愿,当然不能让他把话说出来,赶紧打断道,“苟大人有所担忧,在下也是体谅的,但剿贼不绝根源在民生维艰,既是不能杀,可让他们自食其力,宿松被难甚重,各处田土抛荒,此前因供给艰难,无法留驻兵马,本官想来,可甄别这俘虏中良善之人囤聚,耕种抛荒之地,如此可于二郎镇驻军一部,可免流寇长驱直入。”

苟天麟犹豫了一下,他方才本来是要反对安置俘虏,因为宿松县民与流寇仇恨极大,留下来土客相疑必重,平白多出许多事端。这次流寇入境,他也吓得够呛,之前反复传来警讯,他不得不躲到湖上,即便他是知县,生活也十分艰苦,不时又要上岸处理事务,整天担惊受怕,他又希望有兵马驻扎。

如果守备营能驻兵,宿松才能算安定下来,无论按照朝廷体制还是此时惯例,常驻兵马就要由地方供应,苟天麒是不愿意的。但听庞雨的意思,如果他不同意俘虏囤聚,就不会驻扎兵马。

“今日史道台在此处,本官与庞将军有约在先,这些俘虏是吾皇赤子不假,但毕竟也投过贼的,只恐屯聚于本县之内再生贼乱,若要安置亦可,还请庞将军领兵驻守宿松以为弹压。”

庞雨连忙摇头,“本官只说驻军一部,并未说守备营可以驻守,守备营驻地府城,实无力分兵宿松,既是苟大人无意安置,还是一股脑杀了干净,省得又从了贼,请道台大人下令。”

苟天麒一脸愕然状,方才是庞雨提的建议,含义就是守备营可以驻军,现在又矢口否认,当下也停下不说话,杀了也是史可法的责任,与他一个知县关系不大。

方才庞雨一番大话,史可法自然更不能背杀俘的大锅,他开口劝道,“此番援剿官兵损失颇重,只恐一时不堪再战,这宿松亦是安庆,总是要驻兵把手更为稳妥。”

“大人明鉴,守备营亦是损失颇重,编练精兵不易,若此时再来一营贼子,守备营也是打不过的。”庞雨看一眼苟天麒道,“此战仗道台大人运筹得法,但仍是胜得极险,下官以为此战虽胜,但流寇未远,经下官派人审讯,此战八贼、曹操等巨贼脱逃,麾下老营等大多随行,昨日收哨马塘报,称群贼经广济往英山聚集,更有张胖子、混十万等数营啸聚霍山,革里眼等数营盘踞黄梅,安庆周边仍是群贼环绕,下官以为当务之急,应尽速编练兵马恢复战力,以备贼之复来。不返回驻地踏实编练新兵,守备营便不复为可用之兵。”

他说到此处,苟天麒神色又不太好,周围形势如此紧张,万一守备营撤走,他又只能过水上人家的生活。

庞雨继续道,“禀大人知道,下官确有为难处,守备营损失惨重,除府城外,尚要兼顾桐城、潜山、石牌等处,尤其宿松与桐城一西一东,相距两百里,守备营难以两头兼顾,所谓兵分则寡,守备营这点兵守不了安庆全境。”

史可法皱着眉头,分明是大胜之后,但他感觉仍是处处难题,实在是兵力损失过多,除了客兵之外,本地的桐标营、新勇营、军勇营皆溃于酆家铺,目前能用的就只有守备营和许自强,而许自强的战备水准,史可法已经是领教过了。

“那待桐标营编练毕,守备营便可不必驻军。”

“桐标营潘参将殉国,末将不胜悲痛,然则贼氛披猖,桐标营此番兵马器械尽失,又无人主事,就是不知何时能编练完毕。”

“这……”史可法一时无话可说,桐标营自潘可大以下几乎全军尽墨,要从头编练人马谈何容易。

苟天麒眼睛转动一下对庞雨道,“庞大人守备营也不过操练年余,便能兵精将勇,何不抽调得力悍将暂管桐标营,如此早日成军,守备营不至于独立难支。”

庞雨为难的道,“如此……若是编练耗时不久,守备营尚可勉力为之。”

史可法舒一口气,眼看这难题有望解决,当即急切的道,“那便如此,庞将军速荐一善练兵之将,本官即刻任命他暂管桐标营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