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大国军垦 > 第3087章 我们要有自己的种子

大国军垦 第3087章 我们要有自己的种子

作者:大强67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20: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加州农场,满眼望去郁郁葱葱,大豆,玉米,小麦还有一些水果和葡萄,无边无际。

叶雨泽和杨革勇都不是差钱的人,到了这里之后,就开始不断的扩张,目前这个农场已经是整个米国数一数二的农场。

众所周知,种子问题是现代农业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农业那种选种方法,已经不适合如今的农业发展。

所以,如今出现了一个孟山都,这个公司几乎垄断了全世界大半种源……

军垦城虽然也在竭力研发自己的种子,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还是没能跟上。

这件事儿已经成为了叶雨泽和杨革勇的心病,杨革勇如今的产业全是油田,根本不用他操心。

而叶雨泽的战士集团,已经完全由儿子叶风执掌,根本不用他操心了,两个人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着手解决这件事儿。

他们是华夏人,他们是军垦二代,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闭关锁国造成都科技落后他们能够容忍,但是作为一个几千年的农业大国,种子被人卡脖子,那就不能忍了。

再说如今的战士集团,在汽车,新能源和芯片方面的成就,谁敢争锋?就别说这小小的种子了。

再说,作为军垦二代,之所以跑加州开农场,这摆明了就是打入敌人内部啊……

加州农场的晨曦总带着露水的清甜,但今天的空气里多了几分凝重。

叶雨泽蹲在大豆田埂上,指尖捻起一粒饱满的豆荚,阳光透过指缝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映出几分岁月的沉郁。

“老杨,你看这豆种。”他扬了扬手里的豆荚,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涩味。

“孟山都的‘先锋’系列,抗病性是强,但每斤种子比咱们自己繁育的贵七倍,还得签那霸王条款——不许留种,不许私自杂交。”

杨革勇从后面跟上来,手里捏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孟山都最新的全球种源分布图,红色的区域像一张巨网,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农业区。

“上周军垦城来电话,咱们培育的耐旱小麦出了点问题,倒伏率比预期高了三成。农科所的老伙计说,关键基因片段还是绕不开孟山都的专利壁垒。”

叶雨泽猛地站起身,豆荚在掌心被捏得粉碎。

“当年咱们父辈在戈壁滩开荒,用马粪拌种子都能种出粮食,现在倒好,种个地还得看别人脸色?”

他往农场主宅走,脚步踩在草地上发出闷响:

“战士集团的芯片车间能做出七纳米制程,新能源汽车跑遍欧洲,难道还搞不定几粒种子?”

杨革勇跟上他的步子,嘴角勾起惯有的桀骜:

“钱不是问题。战士集团去年的研发资金结余三百亿,我这边油田分红也能抽调两百亿,先砸五百亿进去,不够再加。”

他顿了顿,补充道,“但种子这事儿,比搞芯片复杂。孟山都百年基业,手里攥着三万个活性基因专利,全球顶尖的农学家有一半在它旗下。”

主宅的露台上,早摆好了咖啡。叶雨泽翻开笔记本,笔尖在纸上划过重重一笔:

“那就把人挖过来。咱们不搞从零开始,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但这巨人,得是咱们自己的。”

杨革勇掏出手机,调出一份名单:

“我让猎头公司筛了一遍,孟山都首席基因编辑专家艾伦·帕克,匈牙利人,去年因为反对公司把抗旱基因专利卖给沙特,跟高层闹得很僵。他的团队在作物抗逆性研究上是全球顶尖的。”

“开价。”叶雨泽头也不抬。

“他年薪七百万美元,还有股权激励。”

“给两千万,再配个私人实验室,设备随便挑。”

叶雨泽笔尖不停,“告诉他,研究成果归他自己,我们只要商业化授权。”

杨革勇挑眉:“够狠。不过我喜欢。”

他拨通猎头的电话,用流利的英语交代着,阳光照在他脸上,油田老板的精明和军垦二代的执拗在眼神里交织。

叶雨泽的目光落在笔记本的另一页,上面写着“国内人才”四个大字。下面列着一串名字:

农大的周教授,专研杂交水稻根系改良。

农科院的赵博士,在基因标记领域有突破性成果。

还有军垦城农科所的几个老伙计,手里攥着几十年的作物育种数据。

“国内的人得亲自去请。”

他合上笔记本,眼神亮起来,“老周去年评院士被挤下来,听说孟山都想挖他去新加坡分部,给他开了八百万年薪。咱们不用钱砸,给他建个国家级实验室,让他带团队,经费无上限。”

杨革勇挂了电话,笑着摇头:“你这招比砸钱狠。搞科研的,谁不想有自己的山头?”

他忽然压低声音,“不过孟山都的眼线不少,咱们动作得快。我已经让欧洲分公司在苏黎世注册了家空壳公司,叫‘沃土基因’,所有招聘和设备采购都走那边的账。”

叶雨泽端起咖啡杯,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

“从今天起,这加州农场就是咱们的临时指挥部。你负责资金和设备,我负责搭班子。三个月内,我要看到第一批核心团队到位。”

远处的收割机正碾过麦田,金色的麦浪翻涌成海。

杨革勇望着那片辽阔的土地,忽然想起五十年前,他和叶雨泽在军垦城的田埂上追逐嬉闹。

父亲们挥着锄头喊:“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如今,他们要误的,是那些卡脖子的人的前程。

猎头公司的效率快得惊人。三天后,艾伦·帕克的助理就传来消息,愿意在瑞士见面,但要求保密。

苏黎世湖畔的咖啡馆里,艾伦·帕克戴着金边眼镜,手指紧张地摩挲着咖啡杯。

这位年近五十的科学家眼下带着浓重的青黑,据说为了抗议公司决策,已经连续两周在实验室过夜。

“杨先生,叶先生。”

他推过来一份文件,“这是我团队近三年的研究摘要,抗虫棉的基因沉默技术已经到了临床阶段,还有耐旱玉米的表观修饰方案——”

杨革勇打断他,将一份合同推过去:

“沃土基因给您的条件:苏黎世总部实验室预算每年五千万美元,您可以自主招聘二十人团队,研究方向完全自由。”

“另外,我们在加州农场预留了两千亩试验田,您随时可以调用。”

艾伦的瞳孔猛地收缩。他在孟山都奋斗十五年,最高级别的项目预算也从未超过三千万,更别提“研究方向自由”——

那家巨头公司的研发永远跟着资本走,去年他提出的盐碱地改良项目,就因为“商业价值不足”被搁置了。

“为什么是我?”他声音发紧,“孟山都的法务部……”

“法务部那边不用您操心。”

叶雨泽靠在椅背上,语气平淡,“我们刚收购了三家持有基因专利的小公司,手里有足够的交叉授权筹码。您只需要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能带着团队过来。”

艾伦沉默了十分钟,忽然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辞呈副本:

“我昨天已经递了辞职报告。团队里有六个核心成员愿意跟我走,但他们的家属大多在圣路易斯,需要解决住房和子女教育。”

“圣路易斯的房子我们包了,每人一套不低于三百平米的独栋,子女就读国际学校的费用全报。”

杨革勇立刻接话,“下周我让人去办手续。”

艾伦站起身,郑重地伸出手:

“我祖父是匈牙利农民,他总说,好种子就该让全世界的土地都长庄稼。孟山都忘了这点,但我没忘。”

送走艾伦,叶雨泽望着湖面的波光,忽然笑了:

“老杨,你说咱们这算不算‘资敌’?挖了人家的首席科学家。”

“这叫劫富济贫。”杨革勇掏出手机,“国内那边有消息了,周教授说他在海南有块试验田,让咱们过去聊聊。”

海南的试验田藏在五指山脚下,湿热的空气里弥漫着稻花香。

周教授蹲在水田埂上,手里拿着株稻穗,稻粒上还挂着水珠。这位头发花白的农学专家看到叶雨泽,眼睛一下子红了。

“小叶,你可算来了。”

他拉着叶雨泽的手往田埂上走,“去年培育的‘海稻8号’,耐盐度能到千分之六,但灌浆期总出问题。我怀疑是线粒体基因的问题,可实验室的测序仪太老了,测不出精准数据。”

叶雨泽指着远处的铁皮棚屋:“那棚子是您的实验室?”

周教授点头,声音有些涩:“农科院拨款紧,今年的经费刚够买试剂。孟山都的人上个月来,说愿意捐台新测序仪,条件是合作发表论文时,第一作者得挂他们公司的名字。”

“捐什么捐。”叶雨泽掏出手机,给助理打了个电话:

“给海南农科院送十台最新的基因测序仪,再建个恒温培养室,预算两千万,下周必须到位。”

他转向周教授,“您带的博士生、硕士生,每人每月补助加五千,课题经费要多少给多少。但有个条件——”

周教授眼睛亮起来:“你说!”

“跟我们合作,把‘海稻8号’改成全球最耐盐碱的品种,不光能在海南种,还能在咱们西北的戈壁滩种。”

叶雨泽的声音斩钉截铁,“军垦城的万亩盐碱地,等着您的种子呢。”

周教授猛地攥住他的手,指节发白:“我等这句话,等了十年!”

离开海南时,周教授非要塞给他们一袋刚收获的稻种。

叶雨泽把稻种揣在兜里,隔着布料都能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分量。

杨革勇看着他,忽然说:“三个月,核心团队差不多齐了。但设备还差得远,基因编辑仪、超高倍显微镜、智能温室……这些都得从德国或日本进口。”

“钱不是问题。”

叶雨泽望着窗外掠过的椰林,“但得有自己的基地。加州农场太扎眼,国内的话……军垦城怎么样?咱们父辈战斗过的地方,该有点新动静了。”

军垦城的风沙总带着股韧劲,就像当年那些挥着锄头开荒的老兵。

叶雨泽站在城郊的荒地上,脚下是龟裂的土地,远处的胡杨林在风中摇曳。

这里曾是军垦一师的试验田,后来因为缺水荒废了,如今要被改造成“沃土基因”的国内总部。

“规划图出来了。”

杨革勇递过来一卷图纸,“占地两千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建实验室和智能温室,二期搞大田试验,三期建种子仓储中心。德国的西门子已经中标,三个月内完成主体结构。”

叶雨泽指着图纸上的“基因库”区域:

“这里得加个恒温库,零下八十度的那种,能存百万份种质资源。我让人查了,孟山都的全球基因库藏着五十八万份野生作物种子,咱们得超过他们。”

正说着,远处扬起一阵尘土。几辆越野车停在工地边,下来一群穿着工装的人,为首的是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正是军垦城农科所的老所长。

“叶雨泽!你这小子,搞这么大动静怎么不早说?”

老所长上来就捶了他一拳,眼里却满是热乎气:

“所里的年轻人听说你们要搞种子研发,连夜写了申请,二十七个硕士,八个博士,全想过来!”

叶雨泽乐了:“老所长,您这是把家底都给我了?”

“家底算什么?”

老所长指着身后的年轻人,“这些娃都是军垦三代,从小在地里刨食长大,知道种子金贵。孟山都去年断了咱们的甜菜种,多少农户哭着去所里求种子,你以为我不知道?”

他忽然压低声音,“我给你带了个宝贝。”

众人跟着老所长来到农科所的旧仓库,角落里堆着十几个木箱。

打开箱子,里面是层层包裹的布袋,袋上标着“1978年野生大豆”“1983年耐旱小麦”“1992年抗冻棉花”。

“这是我们几代人攒下的家底,三百多种野生作物种质,有些连孟山都都没有。”

老所长抚摸着布袋上的标签,声音发颤:

“当年我们去昆仑山科考,为了采一种野生麦种,差点摔进冰缝里。这些种子,比命金贵。”

叶雨泽蹲下身,轻轻解开一个布袋,里面的种子带着陈旧的草木香。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老战士们总在灯下挑选种子,说每粒种子里都藏着太阳的味道。

“老所长,这些种子,我们建个专门的博物馆存起来。”

他声音有些哽咽,“不光要存着,还要让它们活过来,长出新的庄稼。”

一个月后,军垦城的工地上已经竖起了塔吊。

艾伦·帕克带着团队从美国飞来,站在刚封顶的实验室前,看着工人们安装德国进口的基因测序仪,眼里满是惊叹。

“叶先生,这设备比孟山都总部的还先进。”

他指着一台银色的仪器,“这是最新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全球目前只有三台。”

“第四台下周从日本运过来。”

杨革勇递给他一杯热茶,“您的抗虫棉项目,试验田已经准备好了,土壤样本检测报告在您办公室。”

艾伦接过报告,忽然指着其中一项数据:“这里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偏高,需要改良。我建议先种一茬苜蓿,它能吸附重金属,还能固氮。”

周教授从旁边走过来,手里拿着份水稻基因图谱:

“艾伦博士,您看我这‘海稻8号’的线粒体基因,是不是可以试试表观修饰?”

两个不同肤色的科学家凑在一起,对着图纸讨论起来。阳光落在他们身上,中英文夹杂的术语在工地上空飘着,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叶雨泽看着这一幕,忽然对杨革勇说:

“老杨,你说咱们是不是疯了?三个月砸进去八十亿,连个响都没听见。”

杨革勇望着远处正在搭建的智能温室,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

“当年你搞芯片,前三年烧了两百亿,不也没人看好?”

“种子这事儿,是给子孙后代积德。你看那些年轻人,每天在实验室待到半夜,饭都忘了吃,他们图什么?不就图将来咱们的农民,能种上自己的种子吗?”

这时,叶雨泽的手机响了,是儿子叶风打来的。

“爸,孟山都那边有动静了。”

叶风的声音带着警惕,“他们刚宣布要在亚洲建三个新的种子研发中心,还放话出来,说要高薪挖咱们的人。”

叶雨泽冷笑一声:“让他们来。咱们的人,是用钱能挖走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告诉财务部,再拨一百亿到沃土基因,让采购部去欧洲,把能买到的最好的育种设备全买回来,钱不够再加。”

挂了电话,他看着工地上忙碌的人群,忽然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话:

“种地就像打仗,种子是枪,土地是战场,人是兵。”如今,他们的仗,才刚刚打响。

加州的秋天总带着干燥的风,孟山都总部的会议室里,气氛却比西伯利亚的寒流还要冷。

首席执行官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抗议的农民举着“拒绝基因垄断”的牌子,指节捏得发白。

“艾伦·帕克的团队带走了多少核心数据?”

他背对着会议室里的高管,声音沙哑。

研发总监脸色惨白:“抗虫棉的基因序列、耐旱玉米的表观修饰方案……”

“还有我们准备申请专利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都被他拷贝了。沃土基因那边动作太快,我们的法务部还没来得及申请禁制令。”

“一群废物!”

首席执行官猛地转身,桌上的咖啡杯被扫到地上:

“一个月前我就告诉你们,盯着那个叶雨泽!他能搞出芯片和新能源汽车,就敢动种子的主意!现在好了,他在军垦城建的实验室比我们的还大,挖走的专家够组三个顶尖团队!”

市场总监战战兢兢地递上一份报告:

“我们调查过,沃土基因的资金来源很复杂,有战士集团的注资,还有杨革勇的油田资金,目前已经投入至少一百五十亿美元,而且还在追加。”

“钱?”首席执行官冷笑。

“他们以为砸钱就能搞种子?孟山都花了一百年才建立的专利壁垒,不是一百亿能砸穿的。”

他忽然眼里闪过狠厉,“通知亚洲区,把咱们的‘王牌’种子降价三成,抢占市场份额。另外,给军垦城的农户发律师函,就说他们种植的小麦涉嫌侵犯我们的基因专利。”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没人敢接话。他们都清楚,这是要打价格战,还要用专利诉讼拖垮对手——

这是孟山都几十年来惯用的手段,多少中小种子公司就是这么被挤垮的。

而此时的军垦城,沃土基因的实验室里正灯火通明。

周教授带着团队在培养室里观察水稻幼苗,这些幼苗经过基因编辑,根系比普通水稻发达三倍,在盐碱水里泡了一周,依旧绿油油的:

“周老师,测出来了!”一个年轻研究员举着检测报告跑过来,“脯氨酸含量比对照组高五倍,这意味着耐旱性至少提升了三成!”

周教授扶了扶眼镜,眼里的光比培养室的灯管还亮:

“再做三组重复试验,没问题就申请专利。记住,专利要在全球主要农业国同步申请,不能给孟山都留空子。”

隔壁的实验室里,艾伦·帕克正盯着电子显微镜,屏幕上是棉铃虫的基因序列。

他的团队找到了一个关键的基因位点,只要在此处进行编辑,就能让棉花产生一种特殊蛋白,让棉铃虫吃了就绝育。

“找到了!”

他猛地拍了下桌子,“这个位点不在孟山都的专利库里!”团队成员瞬间欢呼起来,有人甚至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叶雨泽和杨革勇站在实验室门口,看着这一幕,相视一笑。

杨革勇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刚收到的消息:孟山都在亚洲的种子降价了。

“开始施压了?”叶雨泽挑眉。

“怕什么?”

杨革勇调出战士集团的财务报表:

“咱们的现金流够支撑五年价格战。再说,他们降得越多,亏得越狠。”

他忽然笑了,“我让人查了孟山都的库存,他们的‘王牌’种子有三成是在咱们军垦城加工的,现在那些加工厂全跟咱们签了独家协议。”

叶雨泽望着窗外的试验田,新播的小麦已经冒出绿芽,在月光下像一片绿色

我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