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大国军垦 > 第3078章 用对比打脸

大国军垦 第3078章 用对比打脸

作者:大强67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20: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话音未落,卡塔尔的阿勒萨尼发来紧急视频。

画面里,三百辆改装车正在波斯湾的钻井平台作业,突然刮起的沙尘暴让能见度不足五米。

“施耐德刚才联系我,说可以提供防沙滤镜,但要我们终止和中国的合作。”

他指着车身上依旧运转的过滤系统:

“可你们的工程师早就想到了,这玩意儿拆开,里面就是普通的纱窗加静电吸附装置,成本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伊万突然笑起来,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一份图纸:

“这是给非洲矿区设计的‘三防’储氢罐,防沙、防腐蚀、防撞击。”

他的指尖划过图纸上的焊缝:“让他们去告吧,等我们的车在撒哈拉跑满十年,专利局的纸早就发黄了。”

深夜的纽约,叶风刚结束和加州州长的会面,手机就收到一条加密信息。是能源部内部人士发来的:

埃克森美孚正联合五家石油公司,计划在得州修建输油管道,绕过环保审查的理由是“保障能源安全”。

他立刻打开电脑,调出未来进步党掌握的油田污染数据。

三年前,得州的一场原油泄漏导致二十万亩草原荒芜,清理费用至今没结清。

“明天召开新闻发布会,”他给团队发消息,“把这些照片投到国会山的大屏上——当石油美元流淌过的土地寸草不生,谁才是真正的安全威胁?”

发布会当天,天空飘着细雨。叶风站在大屏幕前,身后是对比鲜明的画面。

左边是军垦城光伏板下的棉田,右边是得州泄漏现场的死鸟。

“战士集团在内蒙古治沙二十年,”他举起一份联合国报告:

“他们每卖出一辆车,就种十棵树。而某些公司,每赚一美元,就留下三美分的环境债务。”

人群里突然冲出几个抗议者,举着“滚回中国”的标语。

叶风没有后退,反而向前一步:

“我的祖父是军垦战士,在这里种出第一片麦田!”

“我父亲战士汽车遍布全世界,芯片更是家喻户晓!”

“我弟弟把沙漠变成光伏产业园;我现在站在这里,不是为了某家公司,是为了让得州的孩子也能看见星星——而不是在石油烟雾里咳嗽。”

这番话被直播到全球,军垦城的研发中心里,工程师们正围着屏幕欢呼。

王丽娜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大众集团的采购总监:

“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暂停了,我们想进口五千套电池模块,用于德国的电动车生产线。”

他顿了顿,“刚才柏林的环保组织发来邮件,说要提名‘双能车’参评年度绿色创新奖。”

伊万突然拍了下桌子,指着屏幕上滚动的新闻:

通用汽车的专利诉讼被法院驳回,理由是“缺乏实质性技术对比,让法务部准备反诉。”

他拿起一份检测报告,“他们的燃料电池在-10℃就启动失败,却敢告我们侵权?顺便把这份数据发给特斯拉——马斯克不是想造氢能皮卡吗?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技术。”

此时的非洲,杨革勇正站在光伏制氢基地的工地上。

五十辆“双能车”正在运输光伏板,车辙里的积水滋养着路边的猴面包树。

马赛和索国有了新能源加持以及沙漠改造技术,在整个非洲已经脱颖而出。

“壳牌刚才派人来,说愿意用尼日利亚的油田股权换我们的技术。”

他踢了踢脚下的沙砾,“我告诉他们,当年这里的人喝不上干净水,现在氢能车排出的水,够全村人用三天——这种生意,比挖油良心。”

消息传到军垦城时,叶雨泽正在棉田检查氢能播种机。

机器驶过的地方,棉籽均匀地埋进土壤,排出的水汽在阳光下凝成小水珠,落在刚发芽的麦苗上。

“叶风刚才说,未来进步党又争取到三个摇摆州议员的支持。”

李林东递过来一份订单,“巴西雨林基金会要两百辆巡逻车,带生物降解装置的那种——他们说,用我们的车,既能抓盗猎者,又能给濒危树种浇水。”

远处的公路上,一队挂着欧盟牌照的卡车正在卸货。

车上装的是博世集团的零件——施耐德终究还是松了口,不仅恢复供应,还主动降价20%。

“他们的工程师偷偷来考察过我们的生产线,”阿古拉笑着说,“看到伊万把燃料阀精度做到0.02毫米,脸都白了。”

夜幕降临时,叶雨泽收到叶风的视频。

国会山的草坪上,未来进步党的议员们正和环保组织一起,给一辆氢能车加氢。

车身上贴着新的标语:“能源不分东方西方,只分干净肮脏。”

“刚通过的《基础设施法案》里,有五十亿美元用于加氢站建设。”

叶风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

“得州的石油大亨们还在闹,但昨天的民调显示,72%的选民支持发展氢能——他们或许能买通议员,却买不通老百姓的眼睛。”

叶雨泽看着屏幕里儿子眼角微微的细纹,忽然想起那些在沙漠里测试的日夜。

“还记得你小时候,总问我为什么要在沙子里种树?”

他轻声说:“现在你该明白了,有些根,扎下去的时候没人看见,等枝繁叶茂了,自然能挡住风沙。”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前。军垦城的灯光已经连成一片,加氢站的光柱刺破夜空,照亮了远处正在播种的棉田。

一辆“双能车”缓缓驶过,车尾部的水管在田埂上浇出蜿蜒的水痕,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系着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

伊万抱着一摞专利证书走进来,最上面的那张写着“氢能农机闭环系统”。

“刚收到消息,德国农业协会想引进这套技术。”

他的眼睛在灯光下发亮:“他们说,当拖拉机排出的水能浇地,就再也没人怀念烧柴油的日子了。”

叶雨泽接过证书,指尖触到纸页上凹凸的字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漠。

那时谁也想不到,有一天,光伏板的蓝会和棉田的白交织,氢能车的水会滋养草木的绿。

而那些关于能源的博弈与坚守,终将在车辙碾过的地方,生长出比春天更长远的希望。

远处的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隐约能听见工程师们的争论声。

叶雨泽知道,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华尔街的期货曲线还在波动,国会山的法案还在修改,施耐德的邮件里依旧藏着试探。

但只要军垦城的灯光不灭,只要那些车还在土地上跑,只要治沙人的笑容还在,这条路,就永远值得走下去。

就像此刻窗外的月光,穿过云层,落在加氢站的水洼里,映出漫天星子。那些星子,既是过去的汗水,也是未来的种子。

叶雨泽刚在新落成的氢能农机检测中心签完字,李林东就拿着一份加密电报匆匆进来。

电报是叶风从华盛顿发来的,只有一行字:

“米国司法部盯上了未来进步党,说我们涉嫌‘外资渗透’。”

窗外,伊万团队研发的氢能播种机正在棉田作业,机械臂精准地将棉籽埋进土壤,车尾部排出的水珠落在刚翻耕的土地上,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

“他们查不到资金问题,就开始拿‘国籍’说事了。”

叶雨泽摩挲着电报上的字迹,忽然想起叶风接手战士集团那天,特意打来电话说的话:

“爸,你放心,我不会忘记,我是华夏人,我的家乡是军垦城。”

此时的华盛顿,叶风正坐在国会山的听证室里。对面的共和党议员举着他十年前在军垦城考察的照片,语气尖锐:

“你一边以米国公民身份推动能源法案,一边让家族企业拿下卡塔尔的订单,这难道不是利益输送?”

叶风平静地翻开文件夹,里面是未来进步党的财务公开报表。

“过去三年,我们接受的政治献金中,92%来自本土环保组织和新能源企业。”

他指着其中一页,“倒是您的选区,去年从埃克森美孚拿到了两千万美元的竞选资助——要不要我读一下他们的原油出口数据?”

听证席后的大屏幕突然亮起,播放着得州炼油厂的排污画面。

黑色的废水顺着河道流淌,岸边的芦苇丛早已枯黄。

“这是上周环保署的检测报告!”

叶风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那里的地下水含苯量超标17倍,而你们却在讨论一辆氢能车是否‘合规’。”

人群中响起低低的议论声,叶风忽然起身,指着窗外飘扬的星条旗:

“我的祖籍虽然是华夏人,但我父亲和叔叔名字谁不知道?”

“我现在站在这里,是想让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既能看见石油钻井的历史,也能呼吸到没有黑烟的空气——这难道不是米国梦的一部分?”

听证会结束时,走廊里的记者们蜂拥而上。

CNN的镜头对准他胸前的氢能车徽章,追问:“有消息说米国商务部将把战士集团列入‘实体清单’,您怎么看?”

叶风侧身避开镜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抗议人群——那些人举着“保卫能源主权”的标语,却不知道标语所用的塑料布,原料正是沙特阿美的原油。

“实体清单拦得住零件,拦不住技术!”

他的声音突然提高,“去年我们在墨西哥建厂时,当地工人用拖拉机改装的储氢罐,比实验室的模型还耐用——真正的创新,永远在土地上,不在清单上。”

军垦城的研发中心里,王丽娜正盯着屏幕上的电池测试数据。

欧盟突然宣布将电动车的碳排放标准提高30%,这意味着“闪电七号”如果不升级电池,将无法进入欧洲市场。

“德国大众刚才发来邮件,说愿意共享固态电池专利,条件是我们放弃在慕尼黑建厂。”

王楠楠把一份协议拍在桌上,“他们算准了我们的生产线改造至少需要六个月。”

王丽娜忽然笑了,点开伊万发来的视频。

蒙古草原上,牧民正用“双能车”的储氢罐给电动车充电,两种能源在雪地里完成了一次完美切换。

“告诉大众,我们的可拆卸电池模块已经通过欧盟认证。”

她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续航曲线,“从明天起,‘闪电七号’和‘双能车’的能源系统全面兼容——他们想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就给他们搭座桥。”

伊万的团队此时正忙着调试新的氢燃料阀。

博世集团突然宣布停止供应核心密封圈,理由是“技术升级”。

“看他们这招多阴?”伊万用镊子夹起一个自制的密封圈,橡胶表面泛着金属光泽。

“这是用蒙古国的天然橡胶加碳纤维做的,耐温范围比博世的宽20℃,成本还低一半——”

“昨天阿古拉从草原带来的配方,牧民说这玩意儿捆羊毛用了三代人,比任何专利都靠谱。”

卡塔尔的沙漠里,阿勒萨尼正指挥工人给“双能车”加装钻井设备。

三百辆车已经在油田跑了半年,车尾部的水循环系统不仅解决了钻井队的用水问题,还在沙丘上浇出了一片绿洲。

“米国的雪佛龙刚才来谈合作,说愿意用伊拉克的油田开采权换技术。”

他对着卫星电话大笑:“我告诉他们,军垦城的工程师说了,真正的能源自由,不是挖多少油,是能让每滴水都派上用场。”

深夜的军垦城,叶雨泽收到杨革勇从非洲发来的照片:

光伏制氢基地的工地上,黑皮肤的工人正和中国工程师一起组装储氢罐,旁边的黑板上写着一行中文:

“氢能不分国界,技术服务人民。”

“壳牌的人又来了,”杨革勇的语音带着风沙的沙哑。

“说要投资我们的光伏项目,条件是优先供应欧洲——我让他们去问当地的农民,同意不同意。”

第二天清晨,李林东拿着一份紧急文件冲进办公室:

“欧盟突然宣布对中国氢能设备发起反倾销调查,税率可能高达45%。”

“但施耐德刚才偷偷打来电话,”他压低声音:

“说博世的生产线根本跟不上全球订单,他们愿意把德国的旧厂房低价租给我们——这是想阳奉阴违啊。”

叶雨泽翻开文件,里面夹着一张欧洲地图,红色标记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的工业区。

“让伊万把氢燃料阀的生产图纸整理出来。”

他忽然起身,“告诉施耐德,我们可以合作,但专利必须共享——要让他们明白,在沙漠里炼出来的技术,不是谁能垄断的。”

此时的华盛顿,叶风正和加州州长签署合作协议。他们计划在旧金山湾区建设一百座加氢站,用光伏板供电,储氢罐则用蒙古国的稀土材料制造。

“米国能源部刚才发来消息,说愿意提供补贴。”

州长的手指划过协议上的条款:

“前提是技术必须在本土生产——那些石油州的议员,终于松口了。”

叶风看着窗外飘扬的彩虹旗,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对抗不如共生,就像光伏板和棉田,少了谁都长不出庄稼。”

他拿起手机,给军垦城发了条消息:

“把‘双能车’的北美版设计图发过来,加个牛仔们喜欢的货箱——让他们看看,氢能车不仅能在沙漠跑,也能在得州的牧场撒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