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大国军垦 > 第3063章 新能源基地

大国军垦 第3063章 新能源基地

作者:大强67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20: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然而,叶风知道,这场能源革命还远未结束。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前方仍有许多挑战和困难等待着他和他的团队。

影子政府的触手依然在暗处伸展,试图破坏他的计划。

国际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不断提升美国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社会各界对能源转型的认识和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面对这些挑战,叶风没有丝毫畏惧。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远处新建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光伏电站,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决心。

他知道,只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带领美国走向一个更加清洁、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此时,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的负责人打来的电话。

对方兴奋地告诉他,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新能源合作项目即将达成。

叶风微笑着挂断电话,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知道,新的征程又将开始……

军垦城,静静叹口气,有些发愁的对亦菲说道:

“再这样下去,我们军垦城的面积又要扩大一倍了,叶风哥可真能干!”

亦菲的小嘴儿抿了抿,眼角却忍不住弯成了月牙儿,她的男人这么能干,她自然骄傲。

看着身体已经开始发福的静静,她忍不住在叹了一口气。

这个女人说起来还是她的亲婶子,只是她跟老叔之间也不知道再搞什么?就这样耗了十几年。

如今儿子都已经上初中了,连军垦城都不爱回,更别说喊妈妈了。

按说,两个人都各自再婚,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过他们却都没有。

亦菲知道老叔在米国有女人,但静静可绝对没有男人,也不知道是对爱情绝望,还是心里还惦记着老叔。

“能有什么办法?战士新能源如今已经开始腾飞,经济总量已经开始超越战士汽车,人家要厂房我们怎么可能不给?”

叶风主导的新能源革命,虽然都是在海外,也建立了无数海外分公司和生产基地。

但是,他牢记父亲的教诲,核心部件一定是要在军垦城生产的。

如今的战士新能源,可不是单单的蓄电池生产了,还是风能,太阳能的核心部件生产基地。

随着用量的暴涨,王丽娜这个老总,已经凭这个新能源,产量和利润已经可以和整个战士集团抗衡。

而梅婷这个销售公司老总,忙的已经没有时间回军垦城了,一直在世界各地奔波。

产能的增加,已经不是简单的用地面积的增加,还有人工,电力,以及各种原材料的增长。

静静这个市长,自然要帮助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工人实在不够用,已经从中亚国家招聘工人了。

只不过这些工人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才能够上岗,没办法,他们过惯了慢节奏的生活,而现代企业,流水线工作,自然不可能按照他们的节奏来。

所以,考核不合格,是禁止他们上岗的。

中亚国家的人,在军垦城还真不违和,一是,这里本来外国人就多。

再者,他们的相貌跟北疆本地人没啥区别,直接被当做本地人,,加上饮食和风俗习惯也差不多,因此,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

军垦城的晨雾还未散尽,战士新能源生产基地的巨型传送带已经开始轰鸣运转。

占地十平方公里的厂区内,银灰色的厂房鳞次栉比,无人机群拖着蓝色光轨穿梭在光伏板阵列间,宛如银河坠入戈壁。

王丽娜戴着安全帽站在中央控制室的落地窗前,目光扫过实时跳动的产能数据——

今日电池模组产量突破120万组,较上月同期提升27%,但她眉间的褶皱却未舒展半分。

“王总,中亚劳务输出团的负责人到了。“

秘书递来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二十辆大巴车组成的车队正驶入安检口。

王丽娜转身时,玻璃幕墙映出她藏青色西装下微微隆起的小腹——这是她和魏疆婚后的第一个孩子。

但自从新能源订单井喷式增长,产检都成了奢侈。

厂区外,哈萨克斯坦姑娘阿依莎攥着工作证,仰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储能塔。

她身后,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青年们叽叽喳喳用俄语交谈,行李箱轮子在柏油路上划出细碎声响。

三个月前,她在阿拉木图看到招聘广告时,从未想过会走进这座宛如科幻电影的钢铁城邦。

“欢迎来到军垦城!“

戴着红袖标的志愿者们递来多语种手册,其中夹杂着手绘的厂区地图。

维吾尔族姑娘古丽扎尔特意用哈萨克语补充:

“食堂有现烤的馕和奶茶,下班后带你们去夜市吃大盘鸡!“

人群中爆发出善意的笑声,阿依莎注意到一个腼腆的塔吉克族小伙儿正偷偷往她手里塞了颗奶疙瘩。

生产车间内,自动化机械臂正将纳米级硅片嵌入电池基板。

叶风特意从德国引进的AI质检系统每秒钟扫描200个产品,任何0.01毫米的误差都会触发红色警报。

但在精密仪器之间,依然活跃着大量人工岗位——

总装线上,中亚工人正跟着老师傅学习接线技巧,汉语、俄语和维语的交流声此起彼伏。

“阿卜杜拉,线序错了!“

汉族班长老李拍了拍乌兹别克族小伙的肩膀,手把手调整线路走向。

车间角落的休息区,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起,用翻译软件交流食谱。

哈萨克族厨师长正在教本地姑娘做手抓饭,空气中浮动着孜然与羊肉的香气。

夜幕降临时,军垦城的夜市苏醒了。

阿依莎跟着古丽扎尔穿梭在霓虹闪烁的街道,烤羊肉串的香气与电子音乐交织。

在奶茶摊前,她又遇见了那个送奶疙瘩的塔吉克族小伙达尼。小伙子红着脸用生硬的哈萨克语邀请她跳舞,被同伴们起哄着推进人群。

当维吾尔族歌手唱起《达坂城的姑娘》,不同肤色的年轻人手拉手跳起萨玛舞,月光洒在他们飞扬的衣角上。

王丽娜结束会议时已是凌晨两点。她轻抚着腹部,在员工公寓楼前驻足。

二楼的窗户透出暖黄灯光,中亚姑娘们正跟着本地大姐学习刺绣,绣架上的牡丹与雪莲花图案交相辉映。

远处,新开工的三号厂房正在浇筑地基,探照灯将夜空切割成几何形状。

产能扩张计划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叶风从硅谷挖来的建筑团队正在设计模块化厂房,这种能像搭积木般快速组装的建筑,将使产能扩张周期缩短三分之二。

更令人振奋的是,地下储能电站项目即将破土动工——

这座深达300米的巨型“充电宝“,将彻底解决新能源供电不稳定的难题。

阿依莎的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她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被选入核心部件组装组。

某天午休时,她在厂区湖畔遇见达尼,小伙子捧着自制的太阳能小夜灯,结结巴巴地表白:

“我我想教你说汉语,'我爱你'怎么说?“

阿依莎的笑声惊飞了芦苇丛中的水鸟,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迭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

随着中亚工人的融入,军垦城的文化更加多元。

市政厅举办了首届“丝路文化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弹唱,与乌兹别克斯坦的民族舞蹈同台绽放。

静静看着舞台下相拥起舞的年轻人,想起亦菲说过的话——或许爱情就是最好的粘合剂,能跨越国界与语言,让荒漠开出花朵。

叶风在视频会议中看到这些场景时,正在欧洲洽谈新的储能订单。

他欣慰地发现,军垦城不仅是新能源革命的生产基地,更成为了文化交融的熔炉。

当德国合作伙伴惊叹于厂区内不同民族和谐共处的景象时,叶风笑着说:

“这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人心凝聚的力量,比任何技术都强大。“

深夜,阿依莎戴着达尼送的夜灯,在员工公寓的阳台上眺望远处的风力发电机组。

叶片切割月光的剪影,宛如守护这座新城的巨人。

她打开手机翻译软件,郑重地输入:“我也爱你“,发送键按下的瞬间,远处传来夜班车的汽笛声,载着新的梦想,驶向黎明。

晨光再次漫进军垦城时,新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进行调试。

德国工程师汉斯戴着护目镜,盯着机械臂精准抓取石墨烯电极材料,忍不住赞叹:

“叶先生,你们的生产效率简直像在变魔术!“

王丽娜递来数据报表,上面显示通过AI算法优化生产流程后,单个电池模组的能耗降低了18%。

远处的智能仓储系统正在吞吐货物,战士运输队排着队将成品运往口岸,准备发往欧洲的储能电站。

阿依莎和达尼的爱情也在悄然生长。

周末的午后,两人常骑着共享电动车穿梭在军垦城的绿化带间。

达尼带着阿依莎去拜访本地的老匠人,学习制作XJ传统乐器都塔尔。

阿依莎则教达尼哈萨克族的羊毛毡工艺,他们合作制作的彩色毡帽,被摆在文创商店最显眼的位置。

每当夕阳西下,两人就坐在光伏板阵列下,听着达尼用不标准的汉语念诗,看无人机群拖着晚霞的余晖归巢。

随着产能不断扩大,军垦城的教育体系也在升级。

新建军垦技校国际班里,中亚学生和本地青年共同学习新能源技术。

课堂上,哈萨克族小伙儿阿迪力和汉族姑娘林晓组队完成太阳能板组装实验,他们设计的简易太阳能灌溉系统,获得了省级创新大赛一等奖。

学校还开设了多语种文化课程,维吾尔族老师教大家跳麦西来甫,乌兹别克族厨师分享抓饭的秘制配方,不同民族的年轻人在碰撞中擦出别样的火花。

在市政厅,静静正在主持新的城市规划会议。

大屏幕上,未来的军垦城蓝图徐徐展开:

环形磁悬浮列车贯穿整个工业园区,垂直农场解决新增人口的粮食供应,人工湖与生态湿地构成城市绿肺。

“我们不仅要满足生产需求,更要打造宜居的未来之城。“静静指着规划图说道。

会后,她特意去看望了正在产检的王丽娜,两个女强人坐在办公室里,一边讨论着生产线的优化方案,一边分享着育儿经。

国际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战士新能源的团队却总能先人一步。

他们研发的第四代固态电池即将量产,能量密度提升了三倍,成本却下降了40%。

在巴黎的新能源峰会上,当叶风展示这项技术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更令人振奋的是,军垦城生产的核心部件,已经占据全球新能源市场35%的份额,“中国智造“的标签愈发闪亮。

阿依莎的父母从哈萨克斯坦来看望她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母亲抚摸着女儿参与组装的储能设备,眼眶湿润:

“没想到我们的小丫头,现在能造出这么了不起的东西!“

达尼一家也赶来相聚,两家人在军垦城的特色餐厅里载歌载舞,用哈萨克语和塔吉克语共同唱起了祝福的歌谣。

夜深了,军垦城依然灯火通明。

生产线上的机械臂不知疲倦地运转,研发中心的工程师们还在攻克技术难关,年轻人们在职工书屋探讨着学术问题。

阿依莎和达尼并肩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头顶的星空与厂区的灯光交相辉映。

远处,一个年轻人凝视着他们的背影,紧咬嘴唇,阿依莎婀娜的身姿在月光下格外的动人。

“张恒,看啥呢?”

一个姑娘在后面猛的拍了他一下,张恒猛然一惊,赶紧堆满笑脸:

“莎莎,你也下班了啊?”

莎莎不满的瞪他一眼:“咱们一个班,难道我还不该下班吗?”

张恒赶紧解释:“我以为你要晚几分钟呢,这不正在等你。”

莎莎挽起他的胳膊,蹦蹦跳跳朝外面走去,月光如水,给树梢都镀上了一层银色,而树梢之下,路灯把路面照的如同白昼……

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