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大国军垦 > 第3015章 农场里的年轻人

大国军垦 第3015章 农场里的年轻人

作者:大强67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9-13 22:20: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今军垦城的年轻人可不是叶雨泽他们那一代人了,基本上都是大学毕业生,甚至军垦技校出来的学生,都是那些外地大学没办法比的。

因为他们所学都是对口的专业知识,毕业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这个本来也跟学历无关,等于就是各个企业,给自己培训出来的人才。

他们不但在学校时候就有着大量的实践课程,临毕业的那个学期,更是要去实习各个岗位。

这么说吧,他们实习的地方不仅是军垦城,还要轮岗世界各地,有分公司的地方。

这样的学生出来,哪个企业会不喜欢?很多外地的大公司,不但去军垦大学挖人,也去军垦技校挖人。

只不过这个人是真不好挖,你即便许以高薪,但凭你的公司能够跟军垦城比吗?

人家就是想来你这里捞一波快钱,也得考虑耽误的时间,同学们在军垦城那边发展成什么样了?

军垦城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必须技能,那就是对英语的熟练掌握。

这跟崇洋媚外没有关系,主要是这种语言应用太广泛了。包括大量的资料和文献都是英语。

一个工科生,如果连外文资料都看不懂,你还咋工作?

农场里面的工人,也对这帮年轻人非常欢迎,因为他们太勤快了,来了之后看见什么活都干,弄得他们都不知道干什么了?

叶雨泽跟杨革勇给这个农场起的名字就叫军垦农场,当初注册的时候,还出了点麻烦,干脆就叫加州农场。

毕竟这个名字地域性强,叫起来也大气,还有啊,容易被那些官方人士接受,多有民族感?

两年的时间,这里的农作物和畜牧产量,就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除了在米国本土打开了市场,还大量出口。

清晨五点半,加州农场的三号宿舍楼下,金属工具箱碰撞声惊醒了晨雾。

华夏女孩周念安踮着脚将无人机零件箱塞进皮卡后斗,却发现同样早起的米国同事杰克正叼着三明治冲她挑眉:

“Annie,今天要去东边麦田测土壤湿度?算我一个!“

这对搭档是农场里有名的“跨文化组合“。

周念安毕业于军垦技校无人机专业,从小在华夏农村长大的她,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而杰克是加州本地青年,高中毕业后来农场工作,总爱把“酷毙了“挂在嘴边。

此刻两人挤在颠簸的皮卡上,周念安默默调整着GPS定位,杰克则跟着车载电台哼唱乡村民谣,方向盘上的金属骷髅挂饰随着节奏摇晃。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二十架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组成矩阵。

周念安用英语快速下达指令:“开启多光谱扫描,重点标记氮含量异常区域。

“杰克吹了声口哨:“华夏制造的设备果然厉害!要是我爸看到这阵仗,肯定会说这比他当年开拖拉机帅多了。“

说话间,他已经熟练地架起便携式气象站,将实时数据同步到农场中央控制系统。

与此同时,在农场科研楼的无菌实验室里,华夏留学生林深正戴着护目镜观察转基因玉米幼苗。

作为军垦大学培养的博士生,他的白大褂口袋里总揣着两个记事本——英文本记录学术数据,中文本则密密麻麻写着实验感悟。

“林,你看这个基因片段的表达曲线!“

金发碧眼的米国学姐艾米丽突然凑过来,蓝色瞳孔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我们或许找到了提高抗旱性的新突破口!“

这对跨国科研搭档的相处模式堪称奇妙。

林深习惯将实验步骤按华夏传统的“天时地利人和“思维分类,而艾米丽更擅长用跳跃性的美式思维提出假设。

此刻两人的草稿纸上,中文的“阴阳平衡“与英文的“breakthrough“(突破)交相辉映,窗外的向日葵在晨光中轻轻摇曳。

午休时分,农场食堂变成了文化交融的舞台。

华夏员工们围坐在一起吃着自带的便当,梅菜扣肉的香气混着汉语交谈声。

不远处,米国同事们则大快朵颐地吃着汉堡,时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周念安正教杰克用筷子夹毛豆,却见杰克突然用蹩脚的中文说:

“安,我想学包饺子!听说这是你们过年最重要的食物?“

暮色降临时,农场的星空观测点亮起了灯光。

林深和艾米丽带着望远镜前来调试设备,他们负责监测夜间昆虫迁徙对农作物的影响。“

你知道吗?“艾米丽指着银河,“在我们印第安传说里,每颗星星都住着一位勇士的灵魂。“

林深将镜头对准猎户座星云:“在华夏,这叫参宿,古人用它来确定农时,《诗经》里写'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两人的对话渐渐从学术探讨变成了文化分享,直到北斗七星爬上中天。

而在农场维修车间,华夏机械师沈星河正和米国技工大卫为一台收割机的故障争论不休。

沈星河习惯用系统思维排查问题,从电路到液压系统逐一分析。

大卫则信奉“直接上手“,拿着扳手就开始拆解零件。

“大卫,这样盲目拆卸会损坏精密部件!“

沈星河用英语喊道。“放松点,老沈!“

大卫笑着抹了把脸上的机油,“有时候解决问题就像弹吉他,需要点即兴发挥!“

最终,两人结合中西方维修理念,成功让“罢工“的收割机重新轰鸣起来。

周末的农场俱乐部,一场别开生面的派对正在举行。

周念安和杰克合作表演无人机灯光秀,上百架无人机在夜空中拼出华夏龙图腾与米国星条旗。

林深和艾米丽共同演奏古筝与小提琴,《春江花月夜》与《卡农》的旋律奇妙融合。

沈星河和大卫则组队参加机械组装比赛,他们一边用中英双语互相调侃,一边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拖拉机引擎的拆装。

派对尾声,杰克突然牵起周念安的手,在众人的欢呼声中用中文说:

“安,你愿意教我写毛笔字吗?就写'喜欢你'三个字。“

而林深与艾米丽站在月光下,望着彼此眼中倒映的星河,轻轻触碰的指尖仿佛跨越了太平洋的距离。

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年轻人,在加州农场这片土地上,用智慧与热情谱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乐章,也见证着两种文化最动人的交融。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农场的实验田里已响起此起彼伏的机械声。

沈星河戴着印有“军垦重工“字样的红色安全帽,正带着徒弟们调试新型智能播种机。

“注意看这个扭矩传感器,”

他用英语讲解着,手中的激光笔在全息投影上划出数据流。

“华夏研发的自适应系统能根据土壤松紧度自动调整播种深度。“

人群里,金发的米国学徒汤姆突然举手:

“沈,这种精密设备在雨季不会短路吗?“

沈星河笑了笑,掀开防护罩露出防水涂层:“我们用的是纳米级防水材料,比你们冲浪板的密封性还好。“

与此同时,在农场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艾米丽正对着显微镜皱起眉头。

培养皿里的转基因棉花出现了异常病变,她下意识用中文喊:

“林深,快来看这个!“

话音未落,林深已抱着一摞文献冲了进来,白大褂口袋里的华夏罗盘护身符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试试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分析。“

林深将文献摊开,中英文批注密密麻麻。

“或许可以通过调节不同基因表达的'寒热'属性.“

两人激烈讨论间,窗外的加州阳光正透过百叶窗,在实验台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

午休时间,农场食堂成了文化碰撞的奇妙场域。

周念安和杰克坐在长桌旁,面前摆着两盘饺子和墨西哥卷饼。

“这次我包的是牛肉洋葱馅。“

周念安手把手教杰克捏褶子,“就像折玫瑰花那样。“

杰克学得认真,却在收口时把饺子捏成了奇怪的形状:“

这明明像我们西部牛仔的马鞍!“

两人笑作一团,引得邻桌的华夏员工和米国同事纷纷侧目。

夕阳西下时,农场的文化交流中心热闹非凡。

艾米丽正在教华夏员工跳踢踏舞,皮靴敲击木地板的节奏明快有力。

而林深则带着米国朋友练习太极拳,云手、揽雀尾的招式在暮色中舒展如诗。

沈星河摆弄着他新改装的太阳能音响,将华夏民乐和乡村音乐混编成独特的旋律。

忽然,杰克开着改装过的电动拖拉机冲进广场,车头绑着的华夏红灯笼和米国星条旗迎风招展,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深夜的维修车间依然亮着灯,沈星河和大卫正在攻克联合收割机的智能升级难题。

大卫往嘴里塞了块巧克力:“老沈,按照你们华夏的哲学,这机器现在是不是'上火'了?“

沈星河被逗乐,指着电路板说:

“确实,散热系统就像人体的汗腺,我们得给它'降降火'。“

两人一边斗嘴,一边将华夏的微控技术与米国的机械美学完美结合。

窗外,银河横跨天际,仿佛为这场跨越国界的合作披上了璀璨的幕布。

在农场的星空观测站,林深和艾米丽的科研项目有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发现,夜间昆虫的迁徙轨迹与华夏古代星象图存在惊人的对应关系。

“这简直是宇宙写给人类的密码!“

艾米丽兴奋地拥抱林深,金发扫过他胸前的玉佩。

林深红着脸翻开《甘石星经》,轻声说:“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仰望同一片星空。“

随着项目的推进,农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引来很多同行来参观考察,其中就有一些官方代表团。

他们都被这里中西合璧的创新模式震撼。

米国农业部官员参观后,盛赞这是“现代农业的未来样板“。

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申请加入农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面孔汇聚在这片田野上,共同谱写着文明交融的壮丽篇章。

在丰收节庆典上,周念安和杰克驾驶着装饰一新的无人机方阵,在空中拼出“美美与共“的中英文字样。

林深和艾米丽的科研成果登上了国际顶级期刊封面。

沈星河和大卫合作研发的新型农机获得了专利认证。

当篝火燃起,华夏的舞龙队与米国的牛仔舞交相辉映,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手拉着手,在加州农场的土地上,跳起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之舞。

他们用智慧与热爱证明,文明的差异不是隔阂,而是灵感的源泉。合作的力量,足以让希望的种子在任何土壤中生根发芽。

叶雨泽和杨革勇欣喜而又惶惑的看着这一切,同样是种地,父辈和他们,他们和年轻人,差距是如此的巨大。

而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差距会越来越大,默守陈规的人,注定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

而如今,他们却被这样的年轻人当做偶像,自己都觉得惭愧。

这些年轻人哪一个拿出来,都要比他们优秀,他们所做的,只不过是支持他们所做的一切罢了。

对这几对异国恋的小情侣,叶雨泽希望他们把人都拐回军垦城去,至于为啥?懂得都懂。

杨革勇的儿子已经满地乱跑了,不过每次一出门就是一群猫狗陪着,打狼一样。

而小女儿则喜欢安静的坐在屋檐下,不知道在想什么?按说这个年龄,是没有什么完整的思维的!

只不过不知道她是不是过早的感知了自己身世的不幸,一岁出头的年龄,就不爱笑。

偶尔被逗得急了,就象征性的咧咧嘴,敷衍的不能再敷衍了。

本来这孩子已经有了名字,不过郑倩却坚持喊她小花,也许是因为她那白白胖胖的脸蛋吧。

于是,这个孩子的名字就叫做杨花,这孩子看起来不算漂亮,却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若惊若痴,让人看一眼就忘不了。

说起来郑倩比疼自己的女儿还要疼这个孩子,可能是她的境遇让这个善良的女人同情了吧。

叶雨泽终于对郑楠楠屈服了,不再采取措施,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天意,郑楠楠的肚子却一直没有反应。

来了亲们,请上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