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琦琦小说 > 青春校园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七十二章 父亲归来

夏雨淅沥,柳青和张磊两人正忙着准备材料,院门突然被推开。

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男人站在门口,提着个破旧的旅行包,衣服被雨淋得半湿。

柳青的笔掉在了地上。

“爸?”

十年未见,父亲脸上的皱纹比她记忆中深了许多,鬓角也已斑白。

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和爷爷生气时一模一样。

“青丫头。”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听说你...把柳编做起来了?”

柳青不知该如何回应。十年前父亲离家时,她还是个中学生,如今再见,自己竟阴差阳错走上了父亲当年失败的路。

没等她开口,东仓房爷爷的门猛地被推开。他大步走来,脸色阴沉得像外面的天气。

“你回来干什么?”爷爷的声音里带着火气。

父亲挺直了腰杆:“听说家里遇到原料危机,我...”

“现在知道操心了?”爷爷打断他,“当年要不是你急功近利,怎么会...”

“爸!”父亲突然提高音量,“我找到新证据了!当年那批劣质藤条,是有人故意调包的!”

雨声中,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在柳青心头。她突然想起仓库里那本可疑的账本,和那张五万元的“技术咨询费”收据。

爷爷的表情凝固了。半晌,他转身走向门外:“回家再说。青丫头,你也来。”

柳青看了眼张磊,后者理解地点点头:“材料我和周明来准备,你去吧。”

回老宅的路上,柳青的心跳得厉害。她隐约感觉,关于父亲、关于柳家、甚至关于柳编的某些真相,即将浮出水面。

堂屋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父亲柳建国从那个破旧的旅行包内层,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塑料文件袋,里面装着几份泛黄的合同和一张老式录音带。

“当年我就怀疑不对劲,”父亲的声音低沉沙哑,“但直到去年,才在江州找到当年的仓库管理员老吴。”

爷爷坐在太师椅上,脸色铁青,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椅子扶手。柳青屏住呼吸,目光在父亲和爷爷之间来回移动。

父亲取出一份合同,指着角落里的小字:“看这里,'如因原料质量问题导致交货延迟,乙方需承担全部违约责任'。对方事先就在合同里埋了雷。”

“哪个正经生意人会这么签合同?”爷爷冷冷地说,“分明是你贪心,想一口吃成胖子!”

“爸!“父亲猛地抬头,眼睛里布满血丝,“钱宏达是我高中同学!我怎么会想到他...”

“够了!”爷爷一拍桌子,茶杯震得叮当响,“十年不回家,一回来就翻旧账!”

柳青看着父亲瞬间黯淡下去的眼神,心里一阵刺痛。

父亲深吸一口气,从文件袋里掏出个小录音机:“老吴临死前给我的。亲口承认,那批劣质藤条是钱宏达让他做了手脚。”

爷爷的表情变得复杂,愤怒中混着一丝动摇。柳青知道,这个固执的老人一生最恨的就是欺骗。

“就算这样,”良久,爷爷终于开口,“你欠的债还清了吗?”

“去年在新莞家具厂打工,终于把最后一批工人的工资补上了…谢谢您帮我一起还”

柳青这才注意到父亲手上新增的疤痕和老茧,与爷爷编柳条磨出的茧子不同,那是工厂机器留下的印记。

“为什么不早说?”柳青轻声问。

“说什么?说我自己蠢,被最好的朋友坑了?”父亲苦笑,“让你爷爷更瞧不起我?”

柳青想,你不说爷爷也知道。爸爸有点天真。

爷爷突然站起身,大步走向厨房。柳青听见碗柜开合的声音,接着是菜刀剁在案板上的闷响。几分钟后,爷爷端着一盘切好的腌笋回来,重重放在父亲面前。

“吃吧,以前你最爱吃的。”爷爷语气依然生硬,但眼神已经软化。

父亲愣住了,盯着那盘腌笋,喉结上下滚动。柳青知道,这是爷爷表达关切的方式,用食物而非言语。

“爸...”父亲的声音哽咽了。

爷爷别过脸去:“吃完再说。青丫头,你不是还要去学校上课吗?”

柳青这才想起,今天是村小学柳编兴趣班的第一堂课。她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爷爷,明白这是老人想和儿子单独相处的借口。

“那我先去了。“她拿起早已准备好的教学材料,轻轻带上门。

这是江韩帮忙联系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传统手艺。

教室里,二十多个孩子好奇地看着她带来的柳条和工具。当柳青演示如何编出一个小蚱蜢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老师,这个能教我奶奶吗?她眼睛不好,但手可巧了!”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说。

“老师,柳条为什么要在水里泡啊?”

“老师...”

孩子们的问题天真又充满想象力,让柳青暂时忘记了家里的烦恼。最让她惊讶的是,这些从没接触过柳编的孩子,上手竟然比大人还快,他们的手更软,想象力更自由,不受条条框框限制。

课间休息时,几个孩子从图书角翻出几本破旧的乡土教材。突然,一个小男孩举着一本书跑过来:“老师,书里有柳编!”

柳青接过那本泛黄的《清河乡土教材》,翻到孩子指的那页。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拍的是一件精美的柳编艺术品。照片下方赫然写着:“1958年,柳氏柳编获国家轻工业部认证,图为获奖作品‘千秋万代’。”

更让她震惊的是照片旁的小字:“传承人:柳明远。”

爷爷从未提过这件事!

柳青迫不及待地继续翻看,在另一页找到了更详细的记载:1958年,清河柳编作为地方特色手工业代表,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获得认证证书。

文章还提到,柳家独创的“流光柳丝”技法被评为“具有重要保护和传承价值”。

“老师,你怎么哭了?”小男孩怯生生地问。

柳青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泪流满面。她擦掉眼泪,摸摸孩子的头:“老师是太高兴了。”

下课后,柳青借了那本教材飞奔回工坊。

院子里,爷爷正在教几个阿姨处理葛藤,父亲则在一旁默默打着下手。

“爷爷!你看我找到了什么!”柳青激动地把教材递过去。

爷爷戴上老花镜,看到那页内容时,手明显抖了一下。他久久凝视着那张黑白照片,眼神复杂。

“都是过去的事了。”良久,他轻声说,把教材还给柳青。

“可是这是国家认证啊!为什么从不告诉我们?”柳青追问。

爷爷摇摇头,转身继续干活。但柳青注意到,老人的背似乎挺直了一些。

一直沉默的柳建国突然开口:“爹,是不是因为那年...?”

爷爷猛地回头,瞪了儿子一眼。柳建国立刻闭嘴,低头继续干活。

柳青看着这对父子,突然意识到:这个家里,还有太多她不知道的秘密。傍晚,柳青正在整理申遗资料,父亲悄悄走进来。

“那本旧书...能给我看看吗?”他小声问。

柳青把书递过去。柳建国翻到认证那页,久久凝视,手指轻轻抚过“柳明远”三个字。

“你爷爷这辈子,最看重的就是柳家的名声。”他突然说,“所以我当年的事,才让他那么失望。”

柳青不知该说什么。

“那个认证证书...应该还在。”柳建国回忆道,“你奶奶收在一个铁盒子里,埋在西屋地下。”

柳青瞪大眼睛:“西屋地下?”

“你奶奶说过,那是柳家的根,不能丢。”柳建国苦笑,“我当年想拿出来贷款,你奶奶死活不同意。现在想想,她是对的。”

夜深人静时,柳青拿着小铲子悄悄走进西屋。在墙角第三块砖下,她果然挖到一个生锈的铁盒。盒子里,一份泛黄的证书静静躺着,上面盖着鲜红的印章。

证书旁,还有一枚小小的铜质奖章,刻着“匠心永传”四个字。柳青捧着铁盒,感觉捧着的是一段被遗忘的荣光。她似乎终于明白了爷爷坚持的意义。

不仅仅是为了手艺,更是为了守护这份沉甸甸的传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